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和脑转移瘤(BM)的磁共振特征,分析磁共振在两者影像学诊断中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46例,脑转移瘤患者30例。行头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对二者进行鉴别诊断。结果 BM组较ACI组的多发病灶病例数明显增多。2组新发病灶在分布部位上比较,分布无明显差异。脑转移瘤组患者的周围水肿程度显著高于急性脑梗死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组4例有轻微强化病灶,脑转移瘤组有程度不同的环状或实质性强化。ACI组有2例符合ACI的诊断标准,但在DWI上未显示。其余患者均可在DWI上呈现出高信号影。,明显多于BM组。结论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病的急性脑梗死和脑转移瘤在磁共振表现上存在诸多差异。通过观察分析,其特征表现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正>垂体瘤是常见的脑部肿瘤之一,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侵袭性垂体瘤是介于良、恶之间的一种交界性肿瘤,其瘤体呈腺瘤结节样生长,且常侵犯周围结构。术前对垂体腺瘤质地、侵袭性的准确判断,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目前,在对垂体腺瘤的诊断中,MRI以其较高的准确性、灵敏性而被广泛应用[1]。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35例侵袭性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MRI对其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T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疑似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批患者分别采用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和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疾病诊断,并将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与最终手术证实结果做比较,包括诊断特点、结果、疾病诊断准确率以及肿瘤位置诊断符合率。结果:胃肠气钡双重造影对于黏膜、黏膜下的病变可做出较好的诊断,而层螺旋CT扫描则更倾向于诊断肿瘤基本特征以及内部结构;多层螺旋CT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确诊率为88.64%,显著高于气钡双重造影的77.27%;多层螺旋CT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漏诊率为11.36%,显著低于气钡双重造影的22.73%;与最终病理证实相比,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所处部位的诊断符合率为87.50%,显著高于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的69.32%,以上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极高,确诊率高,可准确诊断肿瘤部位,使用方便,安全性好,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低剂量CT扫描在胸部穿刺活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局限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在16层CT引导下行胸部穿刺活检术患者共80例,其中常规剂量扫描A组(200mA,重建层厚2.0mm,螺距16mm/rot)和低剂量扫描B组(10mA,重建层厚2.0mm,螺距23mm/rot)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穿刺CT扫描剂量、图像质量和穿刺结果成功率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常规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23.64±2.41)mGy和(172.37±17.63)mGy*cm,穿刺成功率为90%;低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1.22±0.12)mGy和(8.56±0.88)mGy*cm,穿刺成功率为85%,两组的辐射剂量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1),图像质量分级均能满足穿刺活检的需要,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低剂量CT扫描引导胸部穿刺活检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肾上腺疾病CT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6年2月收治的133例肾上腺疾病患者,均进行CT扫描,并总结各类肾上腺肿物的CT特征,并与手术、腹腔镜中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CT诊断的效果。结果:经CT扫描仪检测后,能有效观察结核、囊肿、纤维脂肪瘤、血肿、髓脂瘤、醛固酮腺瘤、Cushing腺瘤、无功能腺瘤、嗜络细胞瘤、神经鞘瘤、皮质癌、转移瘤等部分的病变例数及病变大小。结论:CT诊断肾上腺患者能有效发现患者病情,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陈万中 《当代医学》2011,17(29):147-149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在胸部穿刺活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0年7月在16排CT引导下行胸部穿刺活检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行常规剂量扫描(200mA,重建层厚2.0mm,螺距16ram/rot),B组行低剂量扫描(1OmA,重建层厚2.0mm,螺距23mm/rot),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穿刺CT扫描剂量、图像质量和穿刺结果成功率以及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常规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23.64±2.41)rnQy和(172.37±17.63)mGy×cm,穿刺成功率为90%;低剂量扫描组CT吸收剂量加权指数CTDIw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1.22士0.12)mGy和(8.56±088)mGyxcm,穿刺成功率为85%,两组的辐射剂量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O.01),而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图像质量分级均能满足穿刺活检的需要,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低剂量CT扫描引导胸部穿刺活检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T检查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价值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进行颈椎间盘突出CT检查的患者122例,统计所有患者CT表现以及颈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类型、大小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生部位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颈5~6为96.72%(118/122)、颈4~5为72.95%(89/122)、颈3~4为54.92%(67/122)、颈2~3为51.64%(63/122)、颈6~7为20.49%(25/122).颈椎间盘突出类型中向后中央突出型例数占比94.26%(115/122),而向侧后方突出型例数占比5.74%(7/122).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中度53.91%(62/115)、轻度39.13%(45/115)以及重度6.96%(8/115).结论 CT检查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方便、快速、准确度较高、费用较低等优势,可作为临床上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研究注射用头孢美唑钠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家兔溶血试验、血管刺激性试验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观察注射用头孢美唑钠静脉注射用药的局部毒性和全身毒性。结果注射用头孢美唑钠浓度为0.5 mg/ml,未见兔红细胞溶血或凝集现象产生。兔耳缘静脉给药,没有发生家兔血管刺激性反应。豚鼠全身主动过敏试验,注射用头孢美唑钠致敏剂量0.05 mg/kg,激发剂量0.10 mg/kg,未见豚鼠有全身过敏反应。结论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在该实验条件下动物实验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