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对比观察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加/不加环磷酰胺(TE/TEC)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9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174例Ⅱ、Ⅲ期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依据患者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方案将其分为TE组及TEC组,两组患者均在术前接受2~4个周期化疗,并在术后完成剩余化疗周期.TE方案:多西他赛(DOC)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表柔比星(EPI)6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TEC方案:多西他赛(DOC)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表柔比星(EPI)6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环磷酰胺(CTX)600 mg/m2,第1天静脉滴注.以上方案均21天一个周期.结果:全组总有效率80.5%.其中TE组有效率77.4%,低于TEC组(8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8).TE组pCR为6.5%.低于TEC组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4)TE组和TEC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脱发、恶心呕吐、贫血、肝功能异常、心脏毒性.TEC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TE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在Ⅱ、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TE与TEC的3周方案近期疗效相近.但两组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TEC方案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E方案.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乳腺放射状瘢痕(RS)与乳腺癌的临床及超声特征。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经病理科确诊并行乳腺超声检查的40例RS和40例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收集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月经状态、哺乳史、流产史、病灶侧别、既往同侧乳腺手术史、临床症状;术前乳腺超声检查结果:超声图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周围高回声晕、钙化)、血流信号及弹性评分,比较2组患者间临床及超声特征的差异。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对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RS组和IDC组临床均多表现为乳腺肿物。与IDC组相比,RS组超声图像多表现为形态尚规则、边缘清晰、周围无高回声晕、内部回声均匀、不伴钙化、无血流信号、后方回声无改变或增强、弹性评分良性(P<0.05)。ROC曲线提示二维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彩色血流信号和弹性评分三者联合对RS和IDC的诊断效能较好,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95%CI:0.673~0.930,P<0.05),敏感度为0.833,特异度为0.652。结论 RS组和IDC组的超声特征有差异,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检查对于鉴别诊断2种病变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ncer,I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且接受新辅助化疗的81例IBC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对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结果  所有患者3年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53.1%和37.0%,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率为13.6%(11/81)。新辅助化疗后是否达到pCR与患者的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有关(P < 0.05),但获得pCR并不会改善其预后(P > 0.05),而IBC患者的术前淋巴结分期是OS和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 0.05),新辅助化疗方案和淋巴管癌栓情况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因素(P < 0.05)。  结论  IBC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响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同时通过对术前淋巴结分期和淋巴管癌栓状态的评估,可以预测疾病的预后,合理使用新辅助化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肉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云翔  陆苏  王彤  刘红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0):656-659
  目的  分析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 了解其生存状态,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并探讨乳腺癌肉瘤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  复习23例乳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 总结手术前后治疗经过和随访结果。  结果  23例乳腺癌肉瘤女性患者年龄30~83岁, 中位年龄51岁。术前乳腺钼靶和B超检查误诊率高, 诊断主要依据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者8例(34.8%)。在接受激素受体检查的14例患者中, ER阳性1例(7.1%), PR阳性4例(28.5%), 其中12例接受了HER-2检查, 2例阳性(16.7%)。5年生存率为61.5%。  结论  乳腺癌肉瘤发病率低, 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 确诊主要依据术后病理。其生物学行为不同于一般乳腺癌, 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 术后辅以放化疗, 预后较一般乳腺癌差。通过加强对乳腺癌肉瘤的认识, 或许能够提出新的潜在的有效治疗方案, 最终改善该类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崔芳  刘红 △  陆苏  于辰华  宋佳  方志沂 《天津医药》2016,44(11):1371-1376
目的 分析 35 岁及以下年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 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 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2008 年 1 月—12 月收治的 105 例治疗规范的年龄≤35 岁年轻乳腺癌患者(年轻组)的 临床及病理资料, 并与同年收治的 103 例治疗规范的 65~70 岁老年乳腺癌患者 (老年组) 进行比较, 并对患者的预后 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年轻组随访期间有 25 例(23.8%)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 17 例(16.2%)死亡; 老年组有 8 例 (7.8%)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 9 例(8.7%)死亡。与老年组相比, 年轻组初诊时原发肿瘤直径大, 组织学分级高, P53 突变率较高(均 P<0.05)。年轻组 5 年无病生存率低于老年组(76.2% vs. 92.2%, Log-rank χ2=9.799, P=0.002), 5 年 总生存率与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83.8% vs. 91.3%, Log-rank χ2=2.758, P=0.097)。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肿 瘤直径、 是否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年轻组乳腺癌患者 5 年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而 P53 阳性与否和是否 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年轻组乳腺癌 5 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恶性 程度更高, 预后更差。因此, 对乳腺癌高风险年轻女性需采用针对性的预防筛查策略,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1986年7~10月我科门诊见到由癣猫传播使人患癣病共23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共10户人家,其中23人均有与癣猫直接接触史。发病情况:男10例,女13例。体癣20例,头白癣3例。发病年龄2~50岁,其中以14岁以前为多,共15例。潜伏期7~14天,病程3~30天。发病高潮在我区最为炎热多汗的季节。皮损特征:体癣皮损为0.5~3cm,呈环形离心性扩张,中央可见正常皮肤和少许色素沉着斑,伴有少量鳞屑,边界清楚,呈鲜红色,炎症明显,有多个粟粒大小的丘疮疹,形成堤状隆起。主要分布于颜面、颈部、上肢、手掌、背、胸、腹等  相似文献   
7.
崔芳  陆苏  刘红 《中国肿瘤临床》2015,42(21):1071-1074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 )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疾病,有关治疗及预后的大型临床研究较少, 目前对其多依据女性乳腺癌(femalebreastcancer ,FBC)治疗。尽管男性乳腺癌与女性乳腺癌有较多相似之处,但二者仍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激素的依赖性及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不同。男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用药选择及用药时机仍存在较多争议,对常规内分泌药物耐药的男性乳腺癌患者的其他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就近年来男性乳腺癌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冯新熠  陆苏  郝希山  刘红 《肿瘤》2015,(4):453-460,466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中国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而西方发达国家得益于其完善的早期筛查制度,乳腺癌死亡率显著降低。本文回顾了西方发达国家开展乳腺癌筛查工作的历史经验及相关问题,为中国制定乳腺癌筛查指南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9.
615例头癣类型及其病原菌变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从1980年12月~1991年10月对居住我区经门诊拟诊为头癣615例患者中,有半数以上为近3年所见,并与前8年(1980年12月~1988年12月)统计发病情况、类型及其致病性真菌菌种变迁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 头癣类型、性别、年龄、病程、季节及地区分布情况:615例门诊拟诊头癣  相似文献   
10.
王荣荣  刘晓  陆苏  顾林  向荣  刘红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3):866-871
  目的  观察乳腺癌组织芯片中BAG-1、EGFR和PARP-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59例组织芯片中乳腺癌和癌旁组织点行BAG-l、EGFR及PARP-1蛋白检测,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BAG-1、EGFR、PAR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 0.05)。BAG-1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均无明显相关性,但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PR和HER-2表达以及分子分型有关(P < 0.05);EGFR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以及分子分型有明显相关性(P < 0.05);PARP-1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ER表达以及分子分型有关(P < 0.05)。119例病例中BAG-1蛋白表达与EGFR、PARP-1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但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BAG-1蛋白表达与PARP-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 < 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G-1、PARP-1蛋白表达和分子分型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AG-1、PARP-1蛋白表达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乳腺癌中BAG-1、EGFR和PARP-1蛋白高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BAG-1、EGFR和PARP-1高表达可作为乳腺癌诊治和预后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