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社区全科团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吴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建立延伸卒中管理机制,于2011年1—12月期间管理的脑卒中患者中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均进行12个月的上门服务.给予指导并调整患者治疗高危因素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康复干预组同时给予患者和家属偏瘫后的康复教育,并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指导(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认知干预等)、宣教和心理疏导等,督促患者进行每天至少1次,每次至少30~45分钟的自我康复训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及巴氏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康复干预12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CSS评分及巴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区全科团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与患者临床免疫学特征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17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 RF、Anti-CCP 两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患者中 RF 呈现阳性的比例为94.94%(169/178),Anti-CCP 呈现阳性的比例为79.78%(142/178);病程超过1年患者占73.03%(130/178),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程与 Anti-CCP 抗体现阳性率呈相关(P <0.05),与 RF 阳性率不存在相关性(P >0.05)。结论类风湿因子特异性较弱,抗环状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特异性突出,对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和价值,并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N-端脑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为一种由心室合成并分泌的神经激素,相关研究业已证实,在心室容量及负荷压力升高的情况下,其合成分泌量将明显增加,尤其是在心功能不全患者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与此同时,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为临床常见的2种不同类型的呼吸困难疾病,但2者又常常难以获得较好的鉴别诊断,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困惑。而NT—proBNP所具备的上述特性则正为该方面的临床鉴别诊断提出了新的思路。我院于近年内对收治的不同类型呼吸困难患者实施血清NT—proBNP的检测,结果显示其可作为心源性与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一个可靠的观察指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社区脑卒中复发以及复发次数的高危因素,为社区“延伸脑卒中单元”管理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3年间监测的所辖社区内首发和复发脑卒中患者513例,分为复发组295例和未复发组218例,分析影响脑卒中复发及复发次数的高危因素。结果:影响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史、首次发病为脑梗死、冠心病史和糖尿病史,复发组平均具有(2.5±1.5)个高危因素,明显高于非复发组的(2.0±1.5)个(P<0.001),高血脂症是影响脑卒中复发次数多少的主要高危因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社区脑卒中患者复发的高危因素,高血脂症可能是导致复发次数增多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既往高血压治疗行为的关系。方法将吴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于2011年1月—2011年12月建立延伸卒中管理机制期间管理的183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既往高血压治疗情况分为持续治疗组、间断治疗组和无治疗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持续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脑出血性脑卒中较其他两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既往如果严格规范地治疗高血压,不仅可以降低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而且能够显著减轻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因此,临床上应重视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指导,引起高血压患者对疾病持续治疗的重视,使更多的高血压患者接受及时、规范的抗高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女性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血清免疫抗体(AsAb、EmAb、AcAb、AoAb、ToxAb均为IgG抗体)及其临床意义,为女性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患者提供诊断治疗依据。方法:临床选120例女性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患者运用金标检测技术,进行血清免疫五项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120例中免疫五项均阴性者48例占40%,五项中有1项阳性者38例,占31.6%,有2项阳性者31例占25.83%,3项以上阳性者(含3项)4例,占3.33%。无1例五项均阳性者。结论:免疫因素为女性不明原因不孕、不育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胆碱对吗啡依赖大鼠生仔后母爱行为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孕鼠分为吗啡组、正常组、大、小剂量胆碱组.连续8d递增剂量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模型.在分娩当天进行母爱行为测试,计算母鼠的舔仔和哺乳行为时间,比较母爱行为的差异.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催产素神经元数量变化.结果:吗啡组母鼠的母性行为持续时间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胆碱组的母性行为持续时间与吗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与正常组比较,吗啡组和小剂量胆碱保护组PVN区催产素神经元阳性细胞数目减少(P<0.05).结论:怀孕期大量吸毒能够明显损伤相关的催产素神经元,而胆碱对神经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从性,其机制可能是足量的胆碱为脑细胞提供了一定的营养,有效地保持了细胞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与2型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及两者相关性。方法用竞争ELISA法检测44例2型糖尿病心肌病(DCM组)患者、44例2型糖尿病非心肌病(NDCM组)患者及40例体检健康者(CON组)血清MMP-2与TIMP-1水平。结果 CON、NDCM、DCM 3组血清MMP-2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IMP-1水平依次升高,且DCM组高于ND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IMP-1与MMP-2呈高度负相关(r=-0.75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清TIMP-1水平升高是DCM的独立危险因素,MMP-2/TIMP-1比值降低是DCM的高危因素。结论血清TIMP-1与MMP-2是DCM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评估DCM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接受标准抗血小板治疗72 h后,使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测定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首次发病的ACS患者,在确诊后给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 mg及氯吡格雷300 mg,第2天起常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及氯吡格雷75 mg/d,治疗72 h后采血并记录当时胸痛症状,通过TEG测定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根据72 h后是否存在胸痛将患者分为2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应用药物、血小板计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未缓解组的阿司匹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74.38±9.13)%,明显低于胸痛缓解组[(82.08±8.68)%](P=0.002)。另外,当最大血块强度大于68 mm时,氯吡格雷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TEG测定能客观反映ACS患者药物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变化,对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粲粲是个漂亮又可爱的小女孩,一双小小的丹凤眼笑起来就是两条迷人的弯月牙,这样的她自然倍受大家的喜爱。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她的身边总有那么一两位“护花使者”陪伴着。一次课间,我带孩子们到大型玩具上去玩,他们显得特别兴奋,个个欢喜雀跃,有的玩滑梯,有的玩攀爬……各个玩的不亦乐乎。幼儿在玩时我的眼睛自然也不闲着,不停地密切注意着他们。忽然,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