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战伟  郑旭东  何国鑫  罗文朝  苏群  方强 《浙江医学》2010,32(3):320-322,326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和血清TNF—α浓度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DXM)对其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A组)、脂多糖(LPS)模型组(B组)、DXM+LPS治疗组(C组),各组在2、4h和6h时观察8只大鼠肾组织大体外观及病理学变化,测定血肌酐浓度的变化,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的表达,以及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变化。结果B组肉眼观肾脏表面色泽暗红,可见包膜下点状、片状出血;C组肾脏表面有轻度充血、水肿;与A组比较,B组肾脏病理呈急性炎症改变,C组肾脏病变较B组明显减轻。在4、6h时点,B、C组血肌酐浓度与A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但在4、6h时点B组血肌酐浓度高于C组(P〈0.05)。B组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量(平均荧光道数)和血清TNF—α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P〈0.05),C组较B组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量和血清TNF—α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DXM可以通过下调中性粒细胞表面CD18表达量和血清TNF—α浓度,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肾脏的浸润而保护脓毒症大鼠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推广亚低温治疗(HT)对心肺复苏(CPR)后昏迷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温州地区成立1家推广示范基地及10家推广基地,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CPR后昏迷患者实施HT。记录所有患者亚低温治疗相关信息,比较推广期间3年患者ICU出院存活率、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及严重致残率。 结果推广期间共对133例CPR后昏迷患者实施HT,推广第1年、第2年、第3年分别为28、46、59例。推广第1年、第2年、第3年达到目标体温时间[8.0(3.0,18.8)、10.0(4.8,20.0)、6.0(2.0,12.0)h]、药物使用率[17(60.7%)、43(93.5%)、42(71.2%)]及肌松剂使用率[0(0%)、1(2.2%)、13(2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 = 10.475,P = 0.005;χ2 = 12.250,P = 0.002;χ2 = 17.647,P < 0.001)。推广期间ICU出院存活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致残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3年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2.537,P = 0.281;χ2 = 0.308,P = 0.857)。推广3年间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232,P =0.002),且推广第3年较第1年及第2年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更高[16(27.1%)、1(3.6%)、3(6.5%),P均< 0.017]。 结论规范化的HT能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组织核因子-KB(NF-KB)的活性、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DXM)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LPS模型组(B组)、DXM+LPS治疗组(C组),各组在2、4、6 h时观察8只大鼠肾组织大体外观及病理学变化,测定血肌酐浓度的变化,检测肾组织NF-KB的活性,以及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自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B组肉眼观肾脏表面色泽暗红,可见包膜下点、片状出血;C组肾脏表面有轻度充血、水肿;和A组比较,B组肾脏病理呈急性炎症改变,C组肾脏病变较B组明显减轻.在4、6 h时点,B组和C组血肌酐浓度与A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且B组血肌酐浓度高于C组(P<0.05).B组中肾组织NF-KB的活性、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P<0.05),C组肾组织NF-KB的活性、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较B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DXM可以通过抑制NF-KB的活性,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肾脏的浸润而保护脓毒症大鼠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DXM)对它们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LPS模型组(B组)、DXM+LPS治疗组(C组),各组在2、4、6h时观察8只大鼠肾组织大体外观及病理学变化,测定血肌酐浓度的变化,检测肾组织NF—κB的活性,以及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自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B组肉眼观肾脏表面色泽暗红,可见包膜下点、片状出血;C组肾脏表面有轻度充血、水肿;和A组比较,B组肾脏病理呈急性炎症改变.C组肾脏病变较B组明显减轻。在4、6h时点,B组和C组血肌酐浓度与A组比较明显上升(P〈0.05).且B组血肌酐浓度高于C组(P〈0.05)。B组中肾组织NF—κB的活性、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较A组明显升高(P〈0.05),C组肾组织NF—κB的活性、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较B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DXM可以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肾脏的浸润而保护脓毒症大鼠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危重病患者动脉与静脉血钾水平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文朝  阮战伟 《浙江医学》2002,24(3):186-186
血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在危重病患者较为常见 ,临床常采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测。目前血钾紊乱的诊断标准是以静脉血钾水平为依据的 ,为此 ,我们对41例危重病患者同时进行了动脉血钾与静脉血钾水平测定 ,以了解两者的差异。1.1对象41例均为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ICU危重病患者 ,男性31例 ,女性10例 ;年龄7~72岁 ,平均 (43.9±22.1)岁。基础疾病 :严重颅脑损伤20例 ,多发性外伤5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6例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4例 ,脑血管意外3例 ,结肠穿孔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 ,…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肝癌患者腹水肠球菌属感染现状及其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07-2012年医院住院的肝癌患者腹水培养检出的157株肠球菌属,分析其耐药性.结果 对住院的475例肝癌患者进行腹水培养,检出肠球菌属157株,其中粪肠球菌72株占45.86%,屎肠球菌47株占29.94%,铅黄肠球菌27株占17.20%,鹑鸡肠球菌9株占5.73%;肠球菌属对四环素、利福平耐药率均>75.0%,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90.0%,另外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比例近50.0%;屎肠球菌仍旧是耐药性最严重的肠球菌属.结论 肝癌患者腹水肠球菌属感染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铅黄肠球菌等较为少见的肠球菌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加,多药耐药和高耐药现象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监测和比较新活素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生化和临床指标。结果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新活素治疗后,心率和肺毛细血管楔压显著下降,心脏指数显著升高,呼吸困难、心功能和全身临床状况显著改善,尿量显著增多,血浆脑利钠肽浓度显著下降,未发现与新活素相关的症状性低血压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新活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有着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和临床效果,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LFR)与积极液体复苏(AFR)救治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探讨理想的液体复苏策略.方法 将50例符合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LFR组和AFR组,对其术前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红细胞压积及病死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FR组输液量、术前凝血酶原时间及病死率低于AFR组[(1075±259)ml vs(2568±360)ml、(11.5±1.9)s vs(16.8±3.8)s、14.5%vs 35.4%](均P<0.05);LFR组术前红细胞压积高于AFR组[(33.2±4.5)%vs(23.5±3.8)%](P<0.05).结论 多发性创伤伴失血性休克患者术前抢救时,LFR法可能优于AFR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危重症患者血浆YKL-40浓度的变化,探讨其对危重症患者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危重症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各98例。健康体检人群静脉血体检时获得,危重症患者静脉血在入院时获得。ELISA检测血浆YKL-40浓度。结果:危重症患者血浆YKL-40浓度(146.8±79.5)ng/ml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39.4±12.5)ng/ml(t=8.749,P<0.01),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r=0.591,P<0.01)。28例(28.6%)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YKL-40浓度(OR=1.492,95%CI=1.231~2.116,P<0.01)是危重症患者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YKL-40浓度预测危重症患者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有显著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842,95%CI=0.791~0.914,P<0.001),且判定血浆YKL-40浓度>172.4 ng/ml,对预测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有82.1%的灵敏度和78.6%的特异度。结论:危重症患者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后,血浆YKL-40浓度显著升高,临床检测YKL-40作为有预报价值的标志物,有助于早期判断腹腔间隙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药敏试验分析,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10月1日-12月30日EICU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55例患者进行病原菌构成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24例EICU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5例,发生率为24.55%;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送检痰标本经细菌学检验共分离出病原菌6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1株占78.46%,革兰阳性菌9株占13.84%,真菌5株占7.7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等药物耐药率较低,均为28.57%;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耐药率较低,均为16.67%。结论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的构成及药敏分析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