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门晓英 《农垦医学》2001,23(1):35-36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生后 2 8天内的婴儿 ,在儿科住院病人中是较为特殊的一类。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新生儿住院疾病构成 ,为制定预防新生儿疾病及降低发病率等措施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近几年收治住院的新生儿内科病例 ,共有 2 65例 ,占同期儿内科住院病人总数的 8%。其中男 1 74例 ,女 91例 ;早产 43例 ,死亡 1 6例。1 2 感染性疾病  1 45例 (占 54 7% )。各疾病具体例数及百分比见表 1。呼吸道感染中 ,日龄 7天以内发病者 2 5例 ;合并心力衰竭 9例 ,其中 2例死亡。1 6例皮肤感染和 1 4例脐炎患儿并发高胆红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幼儿早期益生菌的补充与后期喘息性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6个月~1.5岁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78例(毛细支气管炎53例,婴幼儿哮喘25例),另外选取78例非喘息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采用向家长书面问卷调查的方法询问各组婴儿既往病史、家族及个人过敏史、怀孕出生、婴幼儿喂养情况、生活条件以及孕期和出生后益生菌补充情况等。结果生命早期(孕期以及出生后)益生菌的补充是幼儿期喘息性疾病发病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且这种保护作用与益生菌补充时间关系密切而与补充菌种数关系不大。结论生命早期益生菌的补充可能有利于喘息性疾病的预防,但还需要临床干预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幼儿早期益生菌的补充与后期喘息性疾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6个月~1.5岁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患儿78例(毛细支气管炎53例,婴幼儿哮喘25例),另外选取78例非喘息性疾病患儿作为对照.采用向家长书面问卷调查的方法询问各组婴儿既往病史、家族及个人过敏史、怀孕出生、婴幼儿喂养情况、生活条件以及孕期和出生后益生菌补充情况等.结果 生命早期(孕期以及出生后)益生菌的补充是幼儿期喘息性疾病发病风险的独立保护因素,且这种保护作用与益生菌补充时间关系密切而与补充菌种数关系不大.结论 生命早期益生菌的补充可能有利于喘息性疾病的预防,但还需要临床干预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门晓英  张丽范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200-3201
目的 评价口服布洛芬混悬剂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128例作为观察组,口服布洛芬混悬剂治疗;将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9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吲哚美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关闭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口服布洛芬混悬剂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2g/kg单剂及1.0g/(kg.d)×2d及0.4g/(kg.d)×5d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三种剂量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118例川崎病(KD)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各组其他治疗相同。观测患儿退热、淋巴结肿大、黏膜充血消退、多形性皮疹及手足症状消退的时间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退热、淋巴结肿大、黏膜充血消退、多形性皮疹及手足症状消退时间较B、C组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各组C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 2g/kg单剂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是一种更有效、经济、简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女 ,12岁。因呕血 3次 ,黑便 11d入院。入院前 11d进食辣椒 ,饮酒 ,数小时后觉腹部不适 ,随之出现呕血 ,为暗红色带血块的血液 ,共 3次 ,每次约 5 0ml,并排柏油样黑色大便 ,伴头晕、乏力。无腹痛。在外院予止血、输血等治疗好转后转我院。既往体健 ,否认类似发作史 ,否认嗳气、返酸、胃痛等病史 ,否认肝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体检 :神志清楚 ,贫血貌 ,皮肤、巩膜无黄染。腹饱满 ,未见腹壁静脉曲张 ,肝于肋下未触及 ,脾肿大平脐 ,左肋下可及 8cm ,质地中等 ,表面光滑 ,无触痛。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关…  相似文献   
7.
门晓英 《吉林医学》2009,30(22):2749-2751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60例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新生儿为感染组,同期产科住院非败血症患儿60例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行心肌酶检查,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肌酸肌酶(CK)和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感染组患儿心肌酶谱含量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是判断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一项重要指标,检测心肌酶水平不失为控制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瞻性探讨早产与婴幼儿哮喘发病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选取新会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出生的所有活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和足月组。出院后由专人随访至3周岁,记录喘息的年龄及次数,同时调查研究对象个人社会及家庭状况和疾病羅患状况。采用后退法进行多因素配比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3 491名活产儿,其中早产儿756名,足月儿2 735名。随访至3周岁时,早产儿组呼吸道感染和哮喘的各年累计发病率均显著高于足月组(P<0.05)。多因素配比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既往羅患肺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男性、1级哮喘家族史、新生儿期接受NICU治疗、呼吸机治疗和过敏体质等是婴幼儿哮喘发病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在婴幼儿期患哮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进行早期随访以及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