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0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86篇
综合类   3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部撞击症23例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总结、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部撞击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3例肩部撞击症患者为研究组,全部采用改良前肩峰成形术。另23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结果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23例肩部撞击症患者全部治愈。结论改良前肩峰成形术治疗肩部撞击症,使肩峰下间隙充分减压,以消除撞击因素,维持肩关节原有的解剖结构,保留第二肩关节的完整性,手术创伤小,早期功能锻练,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自1982年1月至1990年7月治疗13例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尤其对骨折愈合有重要意义,被认为是骨代谢过程中的关键因子之一。本文就其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生物学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肩部撞击症常见中年以上患者,是以肩部慢性病理损害和肩部慢性疼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为主的常见疾病,常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本组20例肩部撞击症病人,全部选用改良前肩峰成形术,现将治疗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半水硫酸钙和纳米羟基磷灰石为主的复合人工骨材料并对其注射性能、凝固性能和机械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方法 测试不同液固比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注射特性,25℃和37℃时分别测试不同液固比、不同二水硫酸钙促凝剂条件下的材料初、终凝时间和压缩强度,均与纯硫酸钙作对比.结果 液固比0.50以上时注射性能满意.无论何种液/固比,复合材料的凝固时间均较硫酸钙延长,37℃下的凝固时间较25℃下延长.一定范围内促凝剂用量过大或过小均使凝固时间延长.液固比越大或促凝剂用量越高,材料压缩强度越低.纳米磷灰石含量增大则材料强度降低.结论 合理掌握纳米磷灰石的比例,液固比和促凝剂的用量,是开发可注射纳米人工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高龄髋部周围骨折病人的前瞻性分析,探讨高龄髋部周围骨折的外科治疗以及意义。方法1997年1月~2003年4月,对我院359例≥80岁髋部周围骨折病人进行围手术处理后,早期予以关节置换或内固定治疗;大部分患者术后第3~5天能扶拐下地或行走。结果325例随访7~25月(平均14.3月),其中282例(87%优良)恢复生活自理。结论高龄髋部周围骨折应早期由有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外科处理,以减少骨折卧床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型可注射式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半水硫酸钙(CSH)人工骨体外细胞毒性和家兔体内埋植后组织反应以及降解性能,并探讨其可能的生物降解机制.方法:对纯CSH、纯n-HA、10%n-HA CSH、20%n-HA CSH和40%n-HA CSH复合材料共5种材料进行体外MTT细胞毒性试验.将20%n-HA CSH人工骨植入家兔肌肉和右侧股骨钻孔缺损内,分别在术后5 d及2、3、4、5、6、8、12周观察埋植后家兔的一般情况、复合材料的改变情况、肌肉组织病理和透射电镜表现以及骨组织病理和影像学变化.结果:培养细胞在5种材料浸提液中各自的平均细胞增殖率均在77%以上,细胞毒性均为0~1级.20%n-HA CSH复合材料在动物体内埋植后无全身反应,体质量均稳步增加.埋植区肌肉组织大体观察发现,术后5 d至8周复合材料从表面-主体-核心以分层方式降解,术后8周时复合材料基本降解,肌肉未出现纤维化、钙化或异位骨化.H-E染色可见降解过程初期散乱的人工骨材料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包绕,逐渐被分解为碎片,成纤维细胞逐渐转化为纤维细胞并包绕吞噬前期分解的材料碎片.电镜显示该降解由组织细胞吞噬反应介导,而且吞噬细胞并未出现胞膜损害和细胞器异常.右侧股骨骨组织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发现术后6周见缺损处松质骨内明显新生骨形成,8~12周人工骨完全降解,缺损处已具有正常骨小梁形态.结论:20%n-HA CSH复合材料人工骨无明显体外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良好;动物体内降解可能是由组织细胞吞噬反应介导以分层方式降解,骨内8~12周完全降解,速度符合骨再生需要,具备很好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神经因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具有调解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不明,实验进一步观察了外周神经和中枢神经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目的:探讨失神经(坐骨神经和T10椎体部脊髓损伤)支配对Wistar大鼠股骨干骨折早期骨痂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单侧股骨中段开放性横行骨折动物模型,然后分别进行同侧坐骨神经横断和或T10椎体部脊髓开放性横断,并设仅行骨折建模者为对照组.所有大鼠分别于建模后14和28 d后处死并于骨折部位取材,进行影像学测量及标本新生骨痂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建模14和28 d后,骨痂影像学测量结果均显示,坐骨神经横断组骨折愈合最快,对照组其次,T10椎体部脊髓横断组最慢,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股骨标本骨痂组织学观察显示:对照组骨痂较成熟,坐骨神经横断组和T10椎体部脊髓横断组均生成不成熟骨痂.实验以此推断周围神经损伤加速骨折愈合,中枢神经损伤则延缓骨折愈合,失神经支配下骨痂的构成有明显缺陷,完整的神经支配是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背景:临床中发现失神经可导致骨折断端骨痂过度生长甚至在肌肉中出现异位骨化 ,这一现象提示神经因素对骨折愈合有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6/2006-03在解放军第二军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健康雄性3个月龄SD大鼠120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单纯左胫骨骨折组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每组60只。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由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两组大鼠制备单纯胫骨骨折,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肌注2 000 AU(1.4 g),1 次/ d,分别注射两侧腓肠肌,连续肌注2周。伤后第4周对2组大鼠骨折断端行断层CT,测量骨折断端最大横截面及计算骨痂灰度值,行生物力学3点折弯试验。 主要观察指标: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密度测定。②骨痂组织形态学的观察。③免疫组化法测定骨痂组织骨钙素的表达。④观察2组大鼠骨痂中成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⑤Western印迹检测Ⅰ、Ⅱ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3点折弯试验各项生物力学参数均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P < 0.05)。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见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骨折愈合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单纯左胫骨骨折组(P < 0.05);而单纯左胫骨骨折组骨痂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P < 0.05)。 结论:生物力学测试及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和成骨细胞微观结构均说明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断端的骨化有促进作用,其途径有可能在骨痂生长的不同时期通过调节Ⅰ、Ⅱ型胶原的量来调控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广泛微孔涂层非骨水泥长柄假体治疗Vancouver B2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10例初次全髋置换术后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采用广泛微孔涂层非骨水泥长柄假体予以翻修,其中初次置换股骨柄为骨水泥固定者4例,非骨水泥固定6例.结果 1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4个月(12~67个月),Harris评分平均为87.6分.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6个月.8例骨长入稳定,2例纤维稳定,无假体松动和下沉,1例出现大腿痛,3例股骨近端出现应力遮挡.结论 广泛微孔涂层长柄非骨水泥假体治疗Vancouver B2型假体周围骨折,很好地控制了骨折端轴向和旋转稳定性,且骨与假体有很好的骨整合,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骨折愈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