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川崎病(KD)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性疾病。近年来取代风湿性心脏病成为我国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自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道以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不完全性川崎病病例也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2.
<正> 肾病综合征患儿易并发感染,尤其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症状往往较一般患儿重.病死率高。我科1999~2001年收治18例肾病综合征合并水痘或带状疱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24例RSV性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28例普通肺炎组患儿及18例健康对照组婴幼儿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三色法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s的含量,并加以比较和分析。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组患儿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s百分率(10.2±1.2)%,显著低于普通肺炎组(11.5±1.5)%及健康对照组(12.7±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普通肺炎组患儿外周血的CD4+CD25~Foxp3+Tregs百分率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SV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s含量显著下降,从而导致免疫失衡,这很有可能是该类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其后演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KD)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血管炎性疾病,自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报道以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取代风湿性心脏病成为我国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我院2001年5月至2006年12月住院的108例川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D-二聚体、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在病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08例川崎病患儿为KD组,男67例,女41例,男女比例1.63∶1;年龄5个月~10岁,其中5个月~3岁61例,~5岁33例,~10岁14例。108例中冠脉病变27例,其中冠状动脉扩张24例,冠状动脉瘤3例。诊断后…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自母体通过胎盘及脐静脉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所致的感染。近年来先天性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将我院儿科2001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46例先天性梅毒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先天性梅毒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绍兴第二医院2002年5月~2007年5月收治的38例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以早产、皮疹、肝脾肿大为主,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均阳性。选用青霉素,重症联用头孢曲松钠静滴治疗2~3周。治愈34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结论】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早期使用青霉素钠静滴,重症患儿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疗效满意。常规开展孕期梅毒检测,早发现、早治疗,可大大降低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及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2例,随机将患儿分为丹参酮组,二磷酸果糖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24例。另选同期收治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缺养缺血患儿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患儿心率和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其他3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hs-CRP水平明显提高,而APN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患儿相比,治疗后丹参酮组、二磷酸果糖组及联合用药组患儿hs-CRP水平明显降低,而仅联合用药组患儿APN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联合用药组患儿相比,单用药丹参酮组和二磷酸果糖组患儿心率和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二磷酸果糖可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患儿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做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肥胖与代谢综合征以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肥胖儿童57例和正常体重儿童53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使其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具有可比性。测量两组儿童的体重、身高,计算BMI,测量儿童血压及腰围:行糖耐量试验,测定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测定TC(胆固醇)、TG(甘油三酯)、HDL—c(高密度脂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计算两组儿童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观察组儿童BMI、WC、FPG、2hPG、SBP、DBP、TG、LDL—c、FINS以及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BMI、腰围、SBP、DBP、GLU、TG、LDL—c以及FINS与HOMA—IR呈正相关,HDL—c与HOMA—IR呈负相关(P〈0.05)。结论相比正常体重儿童,肥胖儿童更容易伴随代谢异常,也更容易存在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儿童肥胖危害的宣传,提高人们的认识程度,从而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代谢综合征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