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手部烧伤后畸形占各部位烧伤后畸形的首位,单纯手术整复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其功能与外形受到严重影响。我科根据瘢痕生长的自然过程,手部组织烧伤后改变的病理特点,以及将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统一起  相似文献   
2.
硅凝胶假体植入仍为目前主要的隆乳方法。其手术入路各有不同。自1993年4月始我科采用乳晕上小切口入路行隆乳术16例,取得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年龄26~43岁,全为已婚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药物、甘露醇控制颅内压、脑活素营养脑细胞以及其他对症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以上治疗原则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天1次,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血浆hs-CRP和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阿托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同时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减轻炎症作用,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瘢痕疙瘩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瘢痕疙瘩是一种异常增殖的瘢痕组织,有认为它是一种良性的皮肤肿瘤或是来自真皮的良性增殖性纤维瘤样组织,我们诊断为瘢痕疙瘩的临床标准是:①瘢痕增殖的范围超出原损伤边界;②病史一年以上,呈持续性向外发展。其治疗比较棘手,疗法虽多但  相似文献   
5.
1992年我科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硅凝胶药膜,并将其作为一种创面敷料应用于患者中厚皮供区,共32例。通过与油纱作对照观察发现:该药膜在促进上皮生长、缩短愈合时间、防止感染、减轻换药疼痛及减少增生性瘢痕形成上取得满意效果,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其作用机理、最佳药物浓度选择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炎症因子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普伐他汀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药物、甘露醇控制颅内压、脑活素营养脑细胞及其他对症治疗,普伐他汀组加用普伐他汀10mg口服,1次/d,连用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浆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浆炎症因子hs-CRP和MMP-9、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和CD63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普伐他汀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普伐他汀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结论普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从而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氧化应激对帕金森老年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帕金森患者(实验组)、50例身体健康者(对照组),检测Hoehn-Yahr(H-Y)不同分级患者和对照组血清微量元素以及血浆内与氧化应激相关的指标含量,包括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 GSH),观察实验组中患者的上述指标与其所处H-Y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血清内铜、锌的平均含量高于实验组,铅含量低于实验组;血浆内MDA平均含量低于实验组,SOD与GSH高于实验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 H-Y1级8例,H-Y2级13例,H-Y3级17例,H-Y≥4级12例;患者所处Hoehn-Yahr分级与其血浆内MA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SOD、GSH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随着疾病发展,帕金森病症患者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越来越差,运动障碍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如何解决过度增殖的瘢痕组织是个重要而又棘手的课题。1983年Perkin等首先提出用硅胶膜治疗烧伤后瘢痕,经许多学者的研究,均证明其疗效显著。我科从1989年开始用硅胶膜防治增生性瘢痕565例,有随访资料可作评价的共464例,561个部位,效果较明显(见附图),临床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进行检查,判断其稳定性,分为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组和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组.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和循环酶法测定血浆Hcy和hs-CRP水平.结果 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组的Hcy水平(33.28±7.60)μmol/L和hs-CRP水平(38.61±8.10)mg/L均明显高于稳定性颈动脉斑块组的Hcy水平(19.79±4.80)μmol/L和hs-CRP水平(23.45±3.9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Hcy和hs-CRP的水平与不稳定性颈动脉斑块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