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钱亭  陈茂振  尹化斌 《山东医药》2013,53(21):88-89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外科手术的最佳时机.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为3~6个月[1].目前,介入治疗是不可切除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其中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被公认为是肝癌非手术切除的首选方法.但近年研究发现,其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为了提高晚期肝癌患者的远期疗效,有学者将碘化油与无水乙醇混合成乳剂后经肝动脉注入治疗肝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结合文献分析了TACE、经肝动脉碘化油一无水乙醇混合剂栓塞消融术(TEA)的优缺点.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小肠间质瘤(SIST)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MPR、MIP重建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结果:18例患者共检出20个病灶,空、回肠各9个,十二指肠2个,平均直径6.7cm (2.2~17cm).病理分型:高危60% (12/20),中危15%(3/20),低危25% (5/20),极低危为0.典型CT表现为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块,多为外生型,血供较丰富,常出现囊变坏死,可见气液平及阳性对比剂.55% (11/20) MPR、MIP可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27.8%(5/18)伴发其他肿瘤.肝脏、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小肠间质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及MPR、MIP重建对其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4.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早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手段,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方法.由于肝癌组织侧支循环丰富,TACE术很难一次性彻底消灭肿瘤细胞,为了保证疗效,往往需要多次治疗.在术后随访中,如何用影像方法检测和评估肿瘤的坏死及残存等情况,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患者疗效至关重要的环节.笔者结合最新国内外文献,就fMRI在肝癌TACE术疗效评价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兔VX2肝移植瘤模型经皮酒精注射术(PEI)疗效及PEI对残余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26只接种成功的兔VX2肝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只。实验组CT引导下行PEI,对照组不予处理,术后1周行DWI检查,比较实验组肿瘤活性区及坏死区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差异、2组活性肿瘤区ADCperf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的差异,并分析ADCperf与MVD计数的相关性。正态性分析采用Shapiro-Wilk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ADCperf与MVD计数的相关性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组坏死区与活性肿瘤区ADCtotal值分别为[1.674(1.340~2.571)]×10-3mm2/s、[1.296(1.120~1.972)]×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2,P=0.040);实验组与对照组活性肿瘤区ADCperf值分别为[0.568(0.381~1.873)]×10-3mm2/s、[0.947(0.518~1.476)]×10-3mm2/s,MVD计数分别为(23.641±6.138)、(23.487±3.466),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487、-0.128,P值分别为0.626、0.898);2组肿瘤活性区ADCperf与MVD计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3、0.593,P值分别为0.037、0.033)。结论 DWI可准确评价兔VX2肝移植瘤PEI的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微血管生成情况,PEI术后1周对残余肿瘤微血管生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增殖症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和病理特征以及治疗策略。方法对病理活检诊断明确的3例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增殖症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增殖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偏瘫、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但缺乏特异性表型。头颅影像学表现以脑白质病变以及脑干、小脑累及的占位性病变为主,伴有明显团块样、点状或环形强化。病理活检提示病灶中大量T细胞浸润。经过免疫抑制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中枢神经系统T细胞增殖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经病理活检可确诊,积极治疗预后较好,但需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表观遗传学药物FK228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体内外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FK228和氟尿嘧啶(5-FU)处理HepG2细胞48 h,采用CCK-8法观察比较FK228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将5μg/L FK228和25μg/ml 5-FU分别单独或联合作用于2种肝癌细胞48 h,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体内实验构建BALB/c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FK228 (1 mg/kg)和5-FU (20 mg/kg),比较FK228对HepG2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FK228对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其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20±0.24)μg/L,而5-FU的IC50值为(117.50±8.40)μg/ml;FK228联合5-FU处理组与相应浓度的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FK228可以显著诱导肝癌细胞HepG2凋亡,且联合用药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给药20 d后,FK228组、5-FU组、联合给药组及对照组的肿瘤体积分别为(344.71±118.87)、(351.97±73.46)、(220.36±72.12)、(639.76±241.47)mm3。FK228组、5-FU组、联合给药组的裸鼠肿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K228对肝癌细胞的体内促凋亡作用并不明显(P>0.05),但与5-FU联合应用后,促凋亡作用明显增强(P<0.05);与对照组和5-FU组相比,FK228可以明显抑制肿瘤内的血管生成(P<0.05)。结论 FK228对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明显的体内外生长抑制作用,且与5-FU联合应用后,抑制作用更加明显。FK228与5-FU联合应用,可以明显促进HepG2肝癌细胞的凋亡和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B MR DWI)对初诊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初诊淋巴结病变患者78例,其中淋巴瘤31例(淋巴瘤组),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病变30例(转移性淋巴结组),炎性淋巴结17例(炎性淋巴结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行WB MR DWI检查,分别记录淋巴结病变个数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每两组病变的ADC值鉴别价值.结果淋巴瘤组、转移性淋巴结组及炎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197 ±0.388)×10-3mm2/s、(1.343±0.299)×10-3mm2/s和(1.677 ±0.466)×10-3mm2/s,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组的平均ADC值均明显小于炎性组,淋巴瘤组的平均ADC值也小于转移性淋巴结组(P<0.01),应用ROC曲线得出鉴别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淋巴瘤与炎性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与炎性淋巴结及良、恶性淋巴结的ADC值鉴别诊断阈值分别为1.085×10-3mm2/s、1.575×10-3mm2/s、1.655×10-3mm2/s和1.575×10-3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1.5%、80.9%,78.6%、64.5%,84.5%、57.1%和78.2%、64.5%.结论 WB MR DWI结合ADC值对初诊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原因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但对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0.
钱亭  陈茂振  高峰 《山东医药》2014,(11):26-28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兔VX.2肝癌模型经肝动脉栓塞消融术(TEA)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31只新西兰白兔,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VX-2瘤株,建立VX-2肝癌模型。2周后,依次行常规磁共振(T1WI、T2WI)、DWI检查(b值取0,600s/mm2)及TEA术,TEA术后1周磁共振检查。随即处死模型兔,取肝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肝癌兔手术前后瘤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别为(1.56±0.08)×10-3、(2.15±0.14)×10-3mm2/s,P〈0.01。根据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划分为肿瘤坏死区、活性肿瘤区、正常组织凝固性坏死区及正常肝组织区,其ADC值分别为(2.18±0.32)×10~、(1.50±0.30)×10-3、(1.86±0.41)×10-3、(2.28±0.35)×10-3mm2/s,肿瘤坏死区与活性肿瘤区、活性肿瘤区与正常组织凝固性坏死区及正常肝组织区、正常肝组织凝固性坏死区与正常肝组织区ADC值比较,P均〈0.05。结论磁共振DWI可初步用于肝癌TEA术后疗效评价,TEA术后瘤区ADC值升高,且肿瘤坏死区ADC值明显高于活性肿瘤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