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急诊优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8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急诊优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从急诊就诊到确诊时间(T1)、急诊就诊到治疗时间(T2)、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复发率、SAS评分、满意度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T1、T2、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可明显缩短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预后,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潜在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分析我院急诊科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院内转运的108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对照组,该组采用常规的转运护理,2012年3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转运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实施安全转运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情况及不满意程度。结果通过分析比较,观察组的意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过程中的不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转运前对危重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风险及利益,在转运过程中实时进行监护及观察,到达相关科室对患者的初步诊断及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的交接及记录,包括医师之间和护士之间的交接。在转运过程中进行安全的护理对危重患者的预后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腹部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腹部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无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组进行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伤口愈合时间、清洁时间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于深部感染伤口,两组在伤口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清洁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进行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可促进伤口,特别是深部感染伤口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遗传学背景。方法从2009年4-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20株MDR-ABA,用K-B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 20株MDR-ABA检出aac(3)-Ⅰ、aac(6′)-Ⅰb、ant(3′)-Ⅰ、aph(3′)-Ⅰ4种基因阳性,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未检出。结论临床分离的MDR-ABA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阳性率较高,MDR-ABA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主要与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有关;通过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是细菌获得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腹严重多发创伤临床救治策略及效果。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我院ICU收治的114例胸腹严重多发创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X线、B超、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腹腔灌洗等措施进行早期诊断,并实施针对性的手术外科抢救措施。评价抢救效果。结果 114例患者治愈98例,治愈率85.96%,死亡16例,病死率14.04%,并发症9例,占总例数的7.89%。主要原因为前期的呼吸功能衰竭和后期的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对以严重胸腹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达到救治,应坚持先抢救后诊治原则,迅速处理严重多发伤的外科情况,保护患者脏器功能,尽可能减少严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消毒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危重患者226例,对其侵入性操作频率和医院感染率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关的消毒和护理对策。结果本院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率操作频率较高,有34位患者出现了医院的感染的情况,医院感染率达到15.04%,针对本院侵入性操作频率较高的特点,本院加强了对于无菌操作和消毒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结论危重科患者存在入侵性操作频率高和医院感染率高的特点,要重视入侵性操作中的消毒和护理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