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研究促凋亡因子(Smac)与生存素(Survivin)在胃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其中无癌前病变胃溃疡40例(N组),癌前病变胃溃疡40例(Y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两组患者标本中的Smac mRNA和Survivin mRNA进行检测,免疫组化(SP)法对标本中的Smac与Survivin表达进行检测。胃溃疡患者经三联用药治疗,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治疗前后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Smac在N组中的阳性(++)与强阳性(+++)的表达占比82.5%,显著高于Y组,占比为47.5%;Survivin在N组中(++)与(+++)的表达占比15.0%,显著低于Y组,占比为35.0%;Smac mRNA在N组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Y组,而Survivin mRNA在N组中的表达则显著低于Y组;N组经三联用药治疗后的细胞凋亡指数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可将Smac的降低与Survivin的升高作为判定胃溃疡患者组织发生癌前病变的辅助诊断指标,无癌前病变胃溃疡患者经三联用药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细胞凋亡指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预后、血清胆碱酯酶和氧化应激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66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给予维生素C 3 g静脉滴注,连续治疗至止血。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期间死亡率,治疗前、治疗1 d、2 d和3 d时血清胆碱酯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显效25例(75.7%)、有效6例(18.2%)、无效2例(6.1%),对照组分别为16例(48.5%)、8例(24.2%)、9例(27.3%),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2.487,P=0.013);研究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低于对照组〔6.1%(2/33)比27.3%(9/33),χ2=5.345,P=0.021〕。治疗方法与时间在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在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在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前、治疗1 d两组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 d研究组血清胆碱酯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2、3 d血清胆碱酯酶、SOD水平高于治疗前,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2、3 d血清胆碱酯酶、SOD水平高于治疗前,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胆碱酯酶、SOD和MDA水平与疗效/预后相关(P<0.05)。结论 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可显著改善疗效及预后,升高血清胆碱酯酶、SOD水平,降低MDA水平,且与其疗效和预后相关,可能作为疗效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指导临床干预从而改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四个半LIM结构域蛋白1(FHL1)、过氧化物还原酶1(Prx1)的异常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胰腺癌患者,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FHL1/癌旁FHL1及Prx1表达情况、存活时间,并探究FHL1、Prx1异常表达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Prx1表达等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呈正相关(P0.05);肿瘤FHL1/癌旁FHL1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P0.05),肿瘤FHL1/癌旁FHL1的降低提示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Prx1低表达组患者的存活时间明显高于Prx1高表达组,FHL1高表达组患者的存活时间明显高于FHL1低表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FHL1、Prx1异常表达与临床预后显著相关,FHL1的低表达及Prx1的高表达均提示胰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钟玉全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0):1082-1084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和预后.方法 根据年龄将确诊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诱因、病因、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预后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老年组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病因存在差异,老年组伴随症状多、病情重、预后差.结论 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与中青年相比存在差异,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有效控制伴发疾病.  相似文献   
7.
缺铁性贫血病因较多 ,消化道肿瘤作为其病因之一 ,易被忽略而致漏诊。现收集我院 1993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近 7年间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表现的消化道肿瘤 2 5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2 8~ 73岁 ,平均 5 0 5岁 ,6 0岁以上 11例。2 5例消化道肿瘤中 :食管癌 2例 ,胃癌 8例 ,小肠癌 2例 ,结肠癌 13例 ,其中 2 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缺铁性贫血诊断符合《内科学》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以头昏乏力 ,面色苍白 ,活动后心慌气短等贫血症状为主要表现 ,病程为半月至 5个月。其中 11例以缺铁性贫血收入院 …  相似文献   
8.
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观察在综合治疗中早期使用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64例效果,与非使用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75例相比较,监测两组血清淀粉酶含量,同时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奥曲肽治疗组43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2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淀粉酶治疗后48h、72h均明显降低,与非奥曲肽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奥曲肽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3d,非奥曲肽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8d,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奥曲肽治疗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1次,非奥曲肽治疗组发生并发症43次。结论奥曲肽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血清和浆膜腔积液淀粉酶活性,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注射液对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慢性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68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即给予口服维生素、护肝片、静滴复合维生素、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K1、白蛋白或血浆等治疗。治疗组给予普罗宁注射液0.2g加入5%GS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4周,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甘草酸二胺注射液150mg加入5%GS25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4周。观察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nⅢ)和Ⅳ型胶原肽(CⅣ)。结果:硫普罗宁注射液治疗组血清纤维化指标(HA、CIV、PcⅢ)下降显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研究提示硫普罗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改善肝脏功能,并有抗纤维化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杨小艳  张旭  钟玉全 《浙江医学》2016,38(24):1970-1972,1976
目的探讨线粒体蛋白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病情进展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0例PBC患者肝组织活检标本,其中60例为PBC初期破坏性胆管炎期,60例为PBC终末期肝硬化期,通过AST和ALT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小胆管与胆管量化分析,探究丙酮酸脱氢酶复合-E2(PDC-E2)、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型I(CCO)、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β(LC3)、p62、p16INK4a及p21WAF1/Cip1与PBC病情进展的相关关系。结果PBC终末期小胆管区域的PDC-E2和CCO表达明显高于PBC初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BC终末期和初期患者胆管区域的PDC-E2、CCO、LC3、p62、p16INK4a及p21WAF1/Cip1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AST和ALT水平与两种胆管的LC3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2、0.492、0.588、0.522,均P<0.05),且与胆管内p16INK4a及p21WAF1/Cip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0、0.612、0.584、0.472,均P<0.05)。结论小胆管的线粒体蛋白表达的情况也作为评估PBC疾病进展的有效标记物,与转氨酶水平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