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2.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头痛的效果。方法将7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的头痛患者按住院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脑循环治疗仪行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及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头痛分级程度较对照组轻。结论脑循环治疗仪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改善脑部供血及脑代谢,缓解了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的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3.
股骨头血供的三维可视化建模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和介入治疗的发展,Therom等~([1-2])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股骨头动脉的解剖和分布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仍存在许多分歧和不足.为此,本研究旨在利用三维数字血管造影技术建立股骨头血供的数字化可视模型,对股骨头的形态、血供来源、动脉及分支分布特点进行立体观察,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人冶疗及显微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学数据.  相似文献   
4.
外伤性脑梗死(TCI)是颅脑损伤后常见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发现诊治,病情将会加重,影响预后。而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梗死患者往往因原发病情较重,难以及时发现,从而造成不良后果。本文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3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并总结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TDIH)是由French等1977年首次提出 ,近年来随着头颅CT的广泛应用 ,其发现率也逐渐提高。迟发性血肿常加重病情 ,增加病人的死亡率和病残率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而早期诊断则取决于对本病早期临床征象的正确认识[1],故对颅脑外伤的护理观察尤为重要。作者对我院1996~2002年间42例TDIH病人护理要点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29例 ,女13例。年龄21~72岁 ,平均48.1岁。入院时GCS评分 :3~8分17例、9~12分10例…  相似文献   
6.
袁芬飞  钟旭红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25-3126
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危害患者健康的杀手[1-2].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患者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的本身.国内不合理用药也相当严重,占用药患者的12%~30%,药物治疗事故占医疗事故的30%之多[3-4].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门诊和住院处方1500张,对其中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归纳分析,以提高药剂师的处方分析能力,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钟旭红 《海峡药学》2012,24(6):188-189
目的 比较缬沙坦(VLT)加非洛地平与VLT加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分别给予VLT加非洛地平与VLT加氢氯噻嗪治疗,每组80例,共治疗8周.监测两组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的原发性高血压均得到很好的治疗,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尿糖、尿蛋白、血电解质、血肌酐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降低血压变异性,VLT+非洛地平组更优于VLT+氢氯噻嗪组(P<0.05).结论 对于2级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两组降压疗效相当;VLT+非洛地平组在降低血压变异性更明显,可供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上并不少见 ,发生率占颅内血肿的9.39 % ,占硬膜下血肿的26.74 %[1]。钻孔冲洗引流术由于其安全、易操作、无严重并发症或意外且疗效满意 ,已成为首选手术方法[2]。我院自1995年1月~2001年6月共治疗本病87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7例中男62例 ,女25例。年龄48~85岁 ,平均68.9岁。血肿量30~120mL ,平均80mL。术前均经头颅CT确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 ,其中58例有外伤史(66.67%) ,受伤时间为3周~8个月 ,就诊症状 :头痛(8…  相似文献   
9.
钟旭红 《海峡药学》2012,(11):258-260
选取2011年1~12月登记的614例患者退药记录,对退药原因、退药患者的年龄、退药科室进行分析评价。申请退药科室中位于前3位的是儿科(38.44%)、急诊科(15.96%)和神经内科(14.98%);各科室退药的前3位原因为不良反应(38.27%)、依从性差(24.10%)和不合理用药(15.15%);药患者年龄分布上≤14岁的患者位居第一位,占41.04%,其次为31~45岁,占22.80%。临床药师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整体水平,尽可能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