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Hepcidin-25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不同疾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临床诊疗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54例MM患者Hepcidin-25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研究Hepcidin-25的动态变化与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 MM患者Hepcidin-25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58±0.19比0.08±0.03,P=0.001),其蛋白质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2±11.9)ng/ml比(22.5±7.1)ng/ml,P=0.019)].对MM患者随访发现,治疗后缓解患者(17例)的Hepcidin-25水平为(26.4±7.3) ng/ml,较其治疗前的(33.4±7.4) ng/ ml降低(t=5.312,P=0.021).而治疗无效病情加重患者(37例)的Hepcidin-25水平为(55.9±12.7)ng/ml,较治疗前的(39.1 ±9.9)ng/ml增高(t=2.811,P=0.037).治疗缓解组与治疗无效病情加重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缓解患者的血红蛋白(Hh)水平为124g/L,较治疗前的102 g/L升高(t=2.113,P=0.035),与Hepcidin-25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535,P=0.002).而治疗无效病情加重患者的Hb水平为46 g/L,较治疗前的73 g/L降低(t=2.730,P=0.036),与Hepcidin-25呈负相关(r=-0.642,P=0.001).结论 MM患者的Hepcidin-25表达量较高,与慢性病贫血密切相关.较高水平的Hepcidin-25表达量对临床复发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与MM患者疗效、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血浆游离DNAFLT3内部串联重复序列(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ITD)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提取235例AML患者血浆游离DNA并以PCR扩增看家基因globin作为判定标准,通过PCR方法检测FLT3-ITD,并与骨髓或外周血白血病细胞DN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35例AML患者中,190例患者血浆游离DNA扩增出globin基因。188倒初诊、复发或难治患者中,血浆游离DNA发生FL33—1TD突变35例(19%,35/188),与病人白血病细胞DNA检测结果完全一致。47例临床缓解患者中,有2例血浆游离DNA扩增出globin基因并检出FLT3-ITD突变,而其细胞来源DNA均为阴性。2例患者均早期复发。与FLT3-野生型(wt)相比,FLT3-ITD突变患者白细胞计数、CD7、CD56表达等明显升高,CR率降低。结论:AML患者血浆中可以检测出白血病细胞特异性的血浆游离DNA,与直接检测白血病细胞结果一致。对骨髓缓解期病人残留白血病(MRD)的检测,血浆游离DN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FLT3-ITD的检测对AML患者的预后及疗效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食物中毒的判定提供实验室检测依据。[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1起食物中毒病人分离株和福建省以往分离的肠炎沙门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不同病人的6株肠炎沙门菌PFGE结果均为同一型别,与往年分离的病人分离株的型别有异。[结论]PFGE分型技术可用于肠炎沙门菌的准确分型,有助于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分析、溯源、判定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一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方法据GB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检验标本。结果从3份患者肛拭子和4份剩余食物中检出韦太夫雷登沙门菌。结论据流行病学调查、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依据《食物中毒诊断及技术处理总则》,确认为一起由韦太夫雷登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不同剂量氧嗪酸钾联合腺嘌呤诱导大鼠高尿酸血症,探索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的最佳条件,为高尿酸血症的治疗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体重220~240 g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6只,按照每组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及不同剂量氧嗪酸钾(1 000、1 500 mg/kg)联合腺嘌呤(0、50、100...  相似文献   
6.
漳州市首次分离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简称LM),是李斯特菌属中唯一能引起人类和动物患菌血症、脑膜炎、流产等高病死率的病原菌,也是造成目前国内外食品污染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LM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可污染蔬菜和多种食品,欧美国家由LM引起的食物中毒不断发生,其发生率在全球大幅度上升,引起世界各国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市以往对LM的污染调查尚属空白,为预防它发生和流行,近年来我们对市区居民消费的六大类食品进行采样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样品来源 324份样品采自市区主要14个菜市场、3家大超市和15家食品商店,其中生…  相似文献   
7.
目前关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的免疫调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为探讨B7-H1在hBMSC上的表达水平及hBMMSC的免疫调节机制是否与B7-H1介导的信号通路(B7-H1/PD-1)有关,首先分离、培养、鉴定hBMMSC,采用流式细胞术、RT—PCR、Western—blot检测B7-H1在hBMMSC上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MLC)观察hBMMSC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然后使用功能级的抗B7-H1单克隆抗体阻断B7-H1.用CCK-8试剂盒检测阻断前后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hBMMSC高表达B7-H1分子;表达B7-H1的hBMMSC能有效地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与hBMMSC数量呈剂量依赖性;使用抗B7-H1单克隆抗体阻断B7-H1后hBMMSC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降低,抑制率由64.1%降低至38.75%。结论:B7-H1在hBMMSC上高表达,B7-H1介导的信号通路(B7-H1/PD-1)参与了hBMMSC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纳米粒子负载多奈哌齐之后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的情况。方法:45只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尾静脉注射多奈哌齐、多奈哌齐纳米粒、吐温80修饰后的多奈哌齐纳米粒,给药后于30min、1h、2h、3h、6h时间点取组织处理,通过LC-MS和标准曲线测定各组织中多奈哌齐的浓度,并绘制脑部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结果:多奈哌齐在各组织中均有分布,在脑组织中分布最多。而制成两种纳米粒子后,多奈哌齐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发生变化并能维持较高浓度。在脑组织中,游离的多奈哌齐组在短时间内可达到峰值,随即浓度快速下降,而纳米粒组达到峰值的时间较游离组更长,浓度降低更慢。结论:吐温80修饰的多奈哌齐纳米粒子缓释效果更明显,可以延长药效,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漳州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确定易受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2008年6~10月,按照“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检验技术要求提出的检测方法和福建省卫生厅下达的监测任务监测,采集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宾馆、酒店、个体摊贩销售点、街边现挤现卖生奶的流动摊点在售生猪肉、生牛肉、生羊肉、散装熟肉制品、婴儿食品、冰激凌、速冻米面(生、熟)、动物性水产品(鲜、冻、生食)、生食蔬菜、乳和乳制品(生牛奶、消毒奶)10类食品,检测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大肠杆菌O157、空肠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阪崎肠杆菌等项目。[结果]2004-2008年合计检测10类、329份食品,检出致病菌37株,检出率为11.25%,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最高为18.70%。在10类食品中以动物性水产品污染率为最高为46.51%,其次为速冻米面(生、熟)为21.74%;生猪肉,生羊肉、生牛肉、熟肉制品、婴儿食品、乳和乳制品(生奶、消毒奶)等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通过连续5年对我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掌握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高危食品及9类食源性致病菌在不同食品中的分布情况,为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谢红英  钟凌  蔡宏 《职业与健康》2005,21(3):386-386
2003年9月6日,我市南雅镇房村爱竹自然村,发生1起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为1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