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4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5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同期非瘢痕子宫妊娠自然阴道分娩50例产妇进行比较。结果:阴道试产45例,37例试产成功,成功率82%,两组观察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掌握好试产条件和禁忌症,实施阴道式试产具有安全可行性,并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两种不同术式的临床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3月~2008年10月武汉市商业职工医院妇科因子宫良性病变非脱垂子宫行经阴道切除术29例,与随机抽取同期指征相近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29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TVH组手术均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和伤口疼痛程度均小于TAH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VH损伤小,恢复快,干扰小,术后疼痛轻,腹部不留疤痕,更符合微创观念。  相似文献   
3.
目的:熟悉周式剖宫产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其术式的有效性及优点。方法:回顾总结某院1999年08月~2008年09月应用周式剖宫产术终止妊娠427例(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该院采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分娩患者496例(对照组),行两组围生儿结局、两组产妇围术期间及产褥期情况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切口延裂、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感染率、平均住院时间上均存在明显差异;但两组产妇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无明星差异。结论:周式剖宫产术具有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低等特点,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好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横切口剖宫产术娩头困难时产钳助产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7年3月~2008年10月59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娩头困难的临床资料。结果:59例中,使用产钳助娩31例(简称产钳组)占52.54%,强行加腹压按宫底徒手娩头28例(简称手取组)占47.45%。两组之间胎头娩出时间和母婴并发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横切口剖宫产术娩头困难时,产钳助产可降低母儿并发症,缩短胎儿娩出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D IC的早期诊断,提高母婴生存质量,降低母婴死亡率。方法:对1996年3月~2006年3月武汉市商业职工医院收治的15例产科急性D 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15例中14例治愈,1例死亡;围产儿中新生儿存活10例,死亡1例。结论:在产科急性D IC诊治过程中,要高度重视D IC的诱因病尤其是并发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要高度警惕D IC的发生,对其早期诊断并合理积极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同时扼住休克的恶性链是控制D IC恶化的有效措施,尽快终止妊娠、合理处理子宫是提高母婴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胖剖宫产患者腹壁切口皮下脂肪组织的缝合方式。方法将2003年9月-2005年8月间,剖宫产腹壁皮下脂肪层厚达5 cm以上的肥胖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采用竖“8”字缝合皮下脂肪层;对照组63例,采用传统的两层间断缝合方法。结果观察组切口一期愈合率96.9%,显著高于对照组77.8%(P<0.01);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率3.1%,显著低于对照组22.2%(P<0.01);观察组无1例切口裂开,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切口裂开率14.3%(P<0.01);术后平均住院日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缝合肥胖患者腹壁切口时,采用竖“8”字缝合皮下脂肪层对预防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是一个简便易行、效果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