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去骨瓣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合肥第三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脑血肿清除+单侧去骨瓣术的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0例,根据术后有无发生硬膜下积液,分为观察组17例(术后发现硬膜下积液)及对照组43例(术后未出现硬膜下积液)...  相似文献   
2.
金传兵  王贵春  姚亮 《安徽医药》2017,21(9):1623-1625
目的 比较计算机辅助塑型钛网与传统手工塑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颅骨缺损修补的86例患者,其中44例为手工塑型钛网(手工塑型组),42例为计算机辅助塑型钛网(计算机辅助塑型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计算机辅助塑型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手工塑型组[(82.3±7.1) min vs (126.9±9.3) min,(P<0.01)];计算机辅助塑型组钛钉使用数量明显少于手工塑型组[(8.1±1.2)个 vs (11.9±1.6)个,P<0.01];计算机辅助塑型组术后共发生并发症2例,发生率为4.8%,手工塑型组共发生并发症9例,发生率为20.5%,计算机辅助塑型组术后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手工塑型组(P<0.05);计算机辅助塑型组塑型满意度明显高于手工塑型组(97.6% vs 72.7%,P<0.01);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塑型钛网由于术前已预塑型,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工作量,降低了手术风险及并发症发生,提高了塑型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根据入院后头颅CT复查结果显示血肿是否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和血肿未扩大组,将两组患者在发病后首次头颅CT检查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血肿部位、血肿形态、入院后收缩压水平、血肿密度是否均匀、入院GCS评分及是否早期应用甘露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8例患者中血肿扩大组38例,血肿未扩大组130例,血肿扩大发生率22.6%.血肿扩大多发生在24 h内,尤其3 h内共发生34例,占血肿扩大组89.5%(34/38);血肿扩大组患者在发病后首次头颅CT检查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血肿部位、血肿形态、入院GCS评分及是否早期应用甘露醇等方面与血肿未扩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扩大组患者在入院后收缩压水平和血肿密度是否均匀两方面与血肿未扩大组患者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后早期存在继续出血可能,发病后首次头颅CT检查距离发病的间隔时间、血肿部位、血肿形态、血肿密度是否均匀、收缩压水平、入院GCS评分及甘露醇早期的不合理应用与血肿扩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金传兵  方经宏  朱光宇  王贵春 《安徽医药》2008,12(12):1195-1196
自发性脑室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均为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重症类型,其病情凶险,死残率高,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开颅血肿清除等措施,疗效均差。我院自2000年9月-2007年6月采用微创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26例,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脑梗死21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3例,轻度残疾4例,中度残疾2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结论脑梗死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和治疗,完善预防措施是降低残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后脑梗死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传兵  陶小虎  王贵春 《安徽医学》2010,31(12):1482-148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2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定预后,本组22例,7例恢复良好,中残7例,重残3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4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机制复杂、并发症多,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将有助于提高外伤性脑梗死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分析两种不同外科手术方式对缓解脑室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2例,在脑室穿刺外引流、尼莫地平持续静脉泵入等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反复腰椎穿刺释放血性脑脊液;治疗组51例,在脑室穿刺外引流、尼莫地平持续静脉泵入等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腰大池持续外引流释放血性脑脊液。对两组病例均给予脑室穿刺术后24小时、72小时、7天、14天分别行大脑中动脉TCD检查。根据TCD所测定的平均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值,分别对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照组中,术后24h、72h、7d、14d大脑中动脉流速分别为:47.64±5.1cm/s、76.4±2.5cm/s、106.6±5.5cm/s、82.9±1.9cm/s。治疗组中,术后24h、72h、7d、14d大脑中动脉流速分别为:48.4±2.9cm/s、72.5±.6cm/s、8;5.7±2.2cm/s、70.4±1.8cm/s。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在术后7d、14d的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可较好缓解病程后期脑血管痉挛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并脑肿胀患者行大骨瓣开颅减压的同时,探讨硬脑膜切开方法的利弊与疗效。方法对39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脑肿胀患者施行大骨瓣开颅 硬脑膜星网状切开,多点、分散减压,预防和避免急性脑膨出。结果本组施本术式的39例患者中,术后根据GOS恢复标准:存活28例(71·8%),死亡11例(28·2%)。存活者中恢复良好7例(17·9%),中残13例(33·3%),重残6例(15·4%),植物生存2例(5·1%)。结论硬脑膜星网状切开术较其他方法的并发症明显减少。因该方法能使患者颅内高压达到既均匀、多点、分散减压,又避免了术中、术后发生急性脑膨出带来的继发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后并发精神症状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颅脑损伤后并精神症状,使脑损伤本身在恢复中受到一定影响,治疗和护理也更为棘手,本文探讨颅脑损伤后并各种类型精神症状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将我院近5年收治颅脑损伤病人中并发精神症状的34例住院病人进行总结,根据出现精神障碍的不同类型结合文献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中以出现癔病症状,精神分裂症,忧郁或欣快,人格改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对症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因颅脑损伤后并发精神障碍类型各异,治疗方法不同,只有诊断明确,治疗恰当,才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对冲性脑挫裂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型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3例重型对冲性脑挫裂伤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3月~1年,按GOS评分法,良好22例(41.5%),中残9例(17.0%),重残7例(13.2%),植物生存4例(7.5%),死亡11例(20.8%)。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对冲性脑挫裂伤的治疗中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生存质量,且具有许多难以替代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