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药学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强化CT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诊断大肠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大肠癌恶性肿瘤待确诊患者110例,依次进行4种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诊断,所得4组检查结果设为A、B、C、D组。A组采用强化CT联合血清AFP、CA19-9水平诊断大肠恶性肿瘤,B组采用强化CT联合血清AFP水平诊断,C组采用强化CT联合CA19-9水平诊断,D组仅采用强化CT诊断。所有患者最终均经大肠镜下病理组织活检后确诊,根据病理确诊结果计算各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其诊断差异。结果 A组检验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C组次之,D组最小。A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CT联合血清AFP、CA19-9水平对大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最为准确,各项检查方法针对大肠恶性肿瘤诊断的特异度,差异不显著,故单纯强化CT检查阴性结果可用于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和强化CT在诊断和鉴别大肠恶性肿瘤的准确性差异。方法将110例共计122个大肠恶性肿瘤确诊患者分别采用CT与强化CT对所有大肠恶性肿瘤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肿瘤检出率及对瘤体部位、瘤体形态、生长方式的检查符合率等。结果强化CT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CT组肿瘤检出率和瘤体部位、瘤体形态及生长方式符合率均高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CT较CT在大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敏感度与特异度及瘤体生长情况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临床应注重强化CT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型超声、普通CT及强化CT鉴别诊断大肠恶性肿瘤的准确度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2月该院大肠癌恶性肿瘤待查患者110例,均行三项影像学检查即B型超声检查、普通CT检查、强化CT检查。所有患者最终经大肠镜下病理组织提取及活检后确诊,根据最终确诊结果例数计算3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B型超声检查、普通CT检查及强化CT检查灵敏度依次增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方法检查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型超声检查、普通CT检查及强化CT检查在大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差异性,具有较高灵敏度的强化CT可用于大肠恶性肿瘤确诊诊断, B型超声的特异度与CT检查相近,可作为筛查试验,用于大肠恶性肿瘤的除外诊断。  相似文献   
4.
例1:女,59岁,主因腹部饱胀感伴乏力、消瘦3个月,背部疼痛6d,于2010年3月7日入院。查体:腹部饱满,于腹中部偏右侧可触及圆形包块,边界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化验检查正常,18F-脱氧葡萄糖(FDG)PET代谢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