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逍遥散干预慢性应激损伤模型大鼠,观察其海马区GABRD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以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应激模型组、逍遥散治疗组3组,每组15只。造模方法采用Cart多相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并加以改进,逍遥散治疗组在造模同时给予逍遥散2 mL/只·d,连续造模21 d,于第22天处死大鼠并取材。运用Agilent表达谱芯片筛选各组差异基因,并选取GABRD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各组大鼠海马区域GABRD基因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加以验证。结果:Agilent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海马GABRD下调,逍遥散干预后有上调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RT-PCR及免疫组化法验证结果显示:慢性应激模型组大鼠海马GABRD mRNA及其相应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中药复方逍遥散可从蛋白水平纠正这种下调的表达变化。结论:γ-氨基丁酸A受体δ亚型表达变化参与了慢性应激损伤的过程,逍遥散可能通过调控这一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对慢性应激损伤所致一系列神经、精神紊乱症状的保护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解肌舒筋口服液中所合成分葛根素、麻黄碱进行鉴别,认为该方中挥发油制成芳香水与其他提取物混合溶解,不易产生分层,稳定性较佳,有效成分均匀分散,药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逍遥散干预慢性应激损伤模型大鼠,观察其海马区神经PAS域蛋白2(neuronal PASdomain protein 2,Npas2)基因的表达及其DNA特定区域甲基化的修饰情况。方法将9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应激模型组和逍遥散治疗组,共3组,每组30只。造模采用Cart多相慢性应激大鼠模型并加以改进,逍遥散治疗组在造模同时每天给予逍遥散2 m L,连续造模21 d。采用RT-PCR一步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Npas2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情况,基因甲基化检测采用SequenomMass ARRAY法。结果慢性应激损伤大鼠海马Npas2m RNA及其相应蛋白表达有明显变化,与空白对照组和逍遥散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其m RNA及相应蛋白表达变化趋势不一致,其基因某些特定区域的甲基化程度有升高的趋势(个别位点有统计学差异)。逍遥散治疗能够明显逆转慢性应激引起的Npas2m 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变化,相应区域DNA甲基化程度表现出下调趋势(个别位点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Npas2基因参与了慢性应激损伤过程,其表达变化可能与其基因某些特定位点的甲基化修饰变化有关,逍遥散能够逆转这种表达改变,可能是通过调节Npas2基因特定位点的甲基化程度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邢丞  徐波  郭维  李敏  崔景荣 《中草药》2007,38(9):1355-1359
目的探讨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QGS)对脂多糖(LPS)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ipLPS的方法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检测肺脏指数,酶法检测支气管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NO水平,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IκB—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及环氧合酶Ⅱ(COX-2)等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QGS500mg/kg组能显著降低LPS引起的小鼠的肺脏指数(P〈0.05)。QGS250、500mg/kg组均能显著降低LPS致伤小鼠BALF中NO水平,抑制率分别达到了37%和48.1%。同时QGS500mg/kg组还能够明显增加肺组织中IκB—α蛋白表达量并下调iNOS及COX-2蛋白表达量。结论QGS对LPS引起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增加IκB—α蛋白表达而抑制iNOS和COX-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转化七叶树皂苷-Ia,阐明转化产物结构,研究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分别与七叶树皂苷-Ia共温孵方法,通过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转化产物,应用波谱技术确定转化产物结构.结果:七叶树皂苷-Ia可由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转化产生异七叶树皂苷Ia、去酰基七叶树皂苷I、21β-O-巴豆酰基原七叶树皂苷元和原七叶树皂苷元.去酰基七叶树皂苷I对小鼠肉瘤S-180、肝癌和肺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结论:七叶树皂苷-Ia是"前药",人肠内细菌和短乳杆菌粗酶能够转化七叶树皂苷-Ia;转化产物去酰基七叶树皂苷I有抗肿瘤活性,是有开发潜力的抗肿瘤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本地区小儿伤寒发病率有所上升,尤其是在近郊农村出现一定规模的流行。自1994年5月至1998年10月,我院共收治小儿伤寒50例,经Vi抗原噬菌体分型,M_1菌株占92%,其它菌株(E_1、D_1等)占8%,出现了较严重的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尝试在耳蜗半薄切片上用TUNEL方法检测耳蜗组织的细胞凋亡.方法基因敲除Smad5小鼠耳蜗,分别作常规石蜡切片和环氧树脂包埋的半薄切片,用TUNEL方法检测耳蜗组织的细胞凋亡.结果在半薄切片上Smad5基因敲除小鼠,耳蜗内有大量的凋亡细胞产生,主要集中在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上的细胞,以及基底膜上的间皮细胞等,而且能够更清楚的显示凋亡的毛细胞.而在石蜡切片上只在螺旋神经节细胞、血管纹上的细胞,以及基底膜上的间皮细胞检出凋亡细胞,但是毛细胞没有凋亡细胞的检出.结论用TUNEL方法检测耳蜗组织的细胞凋亡半薄切片明显好于石蜡切片.  相似文献   
8.
遗传性听神经病的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筛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进行与遗传性听神经病相关的新致病基因的定位克隆研究以期发现新的听神经病基因;进行中国散发听神经病患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基因定位克隆研究对象是一个5代相传的X-连锁听神经病家系;OTOF及WFS1基因的突变筛查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象是105名听力下降患者,其中明确诊断为听神经病的散发患者31例,男女比例16:15.患者最小年龄8岁,最大年龄42岁.门诊对照组共43人(其中各种原因导致的耳聋患者24人,包括药物性耳聋、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等;听力正常19人);低频听力减退家系成员31人.研究方法包括连锁分析基因定位法和候选基因突变筛查方法,引物设计应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3,采取PCR扩增,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OTOF和WS1基因的突变检测.序列分析采用DNAStar软件.结果在国际上首次将X-连锁遗传性听神经病定位在X染色体上Xq23-27.3,并将其命名为AUNX1基因座.在WFS1基因的突变检测中发现两个新的突变位点:2766G/A杂合866D>N(天冬氨酸>天冬酰氨),2328A/G杂合,A→G 720I>V(异亮氨酸>缬氨酸),为听神经病散发成员所特有.在OTOF基因的突变检测中发现听神经病散发患者有一个可以引起氨基酸改变的新的突变位点:3447G/T错义突变(1075D/Y天冬氨酸变成酪氨酸).这个突变与国外报道的听神经病相关的OTOF基因突变位点不同,在我们初筛的31例病人中有6例为此种突变(~20%),为一种新的突变形式.结论本研究发现与中国听神经病具有特异和相关的致病基因座位并建立了与听神经病相关基因的检测手段,为完善听神经病的分子遗传机制和进行临床听神经病的分子诊断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TUNEL与PI(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耳蜗毛细胞损伤。方法听力正常豚鼠经庆大霉素致聋后,做耳蜗基底膜铺片,用TUNEL与PI双染检测耳蜗毛细胞损伤的情况。结果在核固缩、核碎裂及部分核肿胀的细胞中TUNEL染色为阳性.细胞核正常及部分核肿胀的细胞中TUNEL染色为阴性。所有有核细胞均能被PI染色。结论通过TUNEL与PI双染可以确定TUNEL染色为阳性的细胞为凋亡的细胞,而核肿胀的细胞中TUNEL染色为阴性者可能为胀亡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Smad5基因在小鼠耳蜗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选用耳廓反应灵敏、健康的C57BL/6小鼠作为种鼠交配.用观察阴栓方法获得胚胎9天到20天的胎鼠,≤17天取胚胎头,≥18天在显微镜下取耳蜗,胚胎头水平冰冻切片,耳蜗平行于蜗轴冰冻切片,HE染色方法观察小鼠内耳发育形态演变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mad5蛋白在小鼠胚胎10~20天的表达情况。结果胚胎10天,听泡发育,胚胎12天听泡下部有蜗管始基形成并开始发育。胚胎18天,蜗管发育了2圈,形成了可以辨认的内、外毛细胞,血管纹开始分化。Smad5在小鼠内耳胚胎发育全程均有阳性表达,且表达比较广泛,尤其早期在整个听囊均有表达。在胚胎15~17天.主要集中在即将发育成基底膜听觉感受器的部分。在胚胎发育中后期在内外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细胞、支持细胞、血管纹、基底膜、前庭膜等也有表达。结论Smad5参与小鼠耳蜗胚胎发育全过程,它可能为听觉的发生所必需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