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甲磺酸瑞波西汀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方法以麦普替林为内标,取血浆样本1mL,用饱和Na2HPO4碱化后以重蒸乙醚5mL提取,再用0.2mol.L-1盐酸0.2mL反提取,80℃~100℃热水浴下氮气吹干盐酸层,用50μL流动相重组后进样。采用InertsilODS-3柱(GLSciense,5μm,4.6mm×150mm)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50mmol/L磷酸钠缓冲液(pH=6)(40:60,v/v),流速为0.6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10nm。结果瑞波西汀对内标的峰高比与血浆甲磺酸瑞波西汀浓度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0.9997,线性范围3.12~200ng.mL-1。甲磺酸瑞波西汀的最低检测限0.5ng,最低检测浓度2ng.mL-1,提取回收率在82.50%~86.08%之间,批内和批间RSD分别为2.02%~5.33%和3.83%~8.50%。结论本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精密度和特异性,适用于甲磺酸瑞波西汀的药代动力学和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全血、血浆和红细胞中氯氮平(CZP)、N-去甲基氯氮平(N-CZP)和氯氮平N-氧化物(CZP-NO)浓度的RP-HPLC法.方法标本用乙酸乙酯提取后再经0.1mol·L-1盐酸反提取,以利培酮为内标,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16.0∶36.5∶47.5),色谱柱为Inertsil-ODS-3柱,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为0.9mL*min-1.结果全血、血浆和红细胞中CZP和N-CZP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7μg*L-1;血浆中CZP-NO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3μg*L-1,全血和红细胞中为14μg*L-1.全血、血浆和红细胞中CZP和N-CZP的绝对回收率均为85%~95%,血浆中CZP-NO的绝对回收率>82%,全血和红细胞中CZP-NO的绝对回收率约为70%.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7%.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合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用药剂量与血浓的相关性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氯氮平用药剂量与血清氯氮平浓度的相关性.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氯氮平剂量、血浓及浓度剂量比的差异.结果:氯氮平血清浓度与剂量呈正相关(r=0.33,n=3 172,P<0.01),浓度剂量比变异系数达77%;女性患者的浓度剂量比显著高于男性(P<0.01),女性用药剂量低于男性,但血浓显著高于男性(P<0.01);使用常规剂量的患者中约半数血浓低于300ng/ml.结论:氯氮平血清浓度个体差异大,女性患者血浓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可同时测定人血清中利培酮、9-羟利培酮、氯氮平、去甲氯氮平和瑞波西汀5种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并将该方法用于临床急性精神药物中毒患者的血液样本分析。方法以乙醚为溶剂进行一步液液萃取,待测物与内标帕罗西汀在Inertsil ODS-3柱,乙腈∶甲醇∶正丁胺∶冰醋酸∶去离子水(20∶2.87∶1.07∶1∶34.29)条件下可以基线分离。线性范围100~1 600 ng/mL,最低检测限25μg/L(S/N=10)。结果本方法批内精密度为3.1%~15.6%,批间精密度为5.7%~18.4%;批内准确度为0.1%~8.7%,批间准确度为0.3%~13.3%。常见精神科药物不干扰待测药物和内标。结论本方法简单、特异性好,可应用于急诊患者药物中毒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治疗药物监测在精神科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国内外治疗药物监测在精神科发展的历史,结合临床经验对4例个案进行分析:患者氯丙嗪中毒后出现浓度反弹,通过监测药物清除过程辅助判断救治效果;通过利培酮与9-羟利培酮浓度比例判断患者CYP2D6酶活性及其代谢型,为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对同时使用9种精神药物的患者进行浓度测定,结果表明该用药方案不合理,患者经单药治疗后已康复;少部分服用氯氮平患者,血药浓度长期维持在高浓度,需严密监视此类患者药物浓度波动。结果:治疗药物监测可应用于如下领域:监测药物中毒后的药物清除过程;结合代谢酶活性数据指导患者个体化用药;以浓度测定结果辅助判断合并用药是否合理;重视异常结果,结合患者症状判断浓度是否合理。结论:治疗药物监测结果需结合患者病情与临床疗效综合判断,方能实现个体化给药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