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把62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29例)和药物治疗组(32例), 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仪治疗36d(1h/d), 药物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相同天数;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的血浆ET含量, 应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患者血浆NO-2/NO-3含量, 以间接反映NO的浓度;并测定30例健康人的ET和NO-2/NO-3值作为对照。结果:治疗前反搏组和药物组的ET水平(116.4±44.9)ng/L, (111.9±44.4)ng/L明显高于正常人(65.8±15.6)ng/L(P<0.01)。治疗后反搏组ET水平(78.9±30.2)ng/L明显低于药物组(148.0±39.5)ng/L(P<0.01)。NO-2/NO-3水平, 治疗前反搏组(64.4±14.8)μmol/L和药物组(67.0±24.0)μmol/L, 稍低于正常人(70.1±13.9)μmol/L, 但P>0.05;治疗后反搏组(89.6±30.3)μmol/L高于正常人(P<0.01), 药物组NO-2/NO-3(83.4±23.0)μmol/L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体现血管收缩和舒张平衡关系的ET/(NO-2/NO-3)比值, 治疗前反搏组(1.9±0.8)和对照组(1.8±0.9)均高于正常人(1.0±0.3)(P<0.01), 治疗后反搏组该值(0.9±0.4)下降(P<0.01), 并接近正常人水平(P>0.05), 而药物组(1.8±0.7)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及内皮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实验于1999—05/2004—1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心内科完成。128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反搏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64例。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体外反搏治疗36d(1h/d),药物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相同天数;分别于治疗前后给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测运动耐量相关指标(总运动时间和做功当量),同时测定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浓度应用硝酸盐还原酶。并测定30名健康人的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值作为对照。结果:反搏组和药物组有121例进入结果分析,正常对照组30名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运动耐量指标比较:治疗后做功当量反搏组显著高于药物组[(7.9&;#177;2.4),(6.1&;#177;2.4)METs,P〈0.05]。②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治疗后反搏组明显低于药物组[678.9&;#177;302),(148.0&;#177;36.5)mg/L,P〈0.01];反搏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78.9&;#177;30.2),(116.4&;#177;24.9)mg/L,P〈0.01]。③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反搏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89.6&;#177;18.3),(64.4&;#177;14.8)μmol/L,P〈0.01];反搏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药物组[(89.6&;#177;18.3),(70.1&;#177;13.9),(83.4&;#177;23.0)μmol/L,P〈0.01]。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增加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并降低内皮素的含量,促进血管舒缩平衡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心功能检查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碧  郭衡山 《新医学》2002,33(1):57-59
1 引言 心脏在维持血液循环的功能中起的作用是通过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活动,把从静脉回流到心脏的血液排到动脉系统,以保持器官组织的血液供应.心脏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有赖于正常的心电活动和心脏机械舒缩运动.心功能检查就是围绕这两方面,利用不同的物理学原理通过各种方法对心脏及血管功能进行检测.近十年来,随着心电图、超声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心导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心功能检查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检查技术不断得到改进.目前常用的心功能检查大体上可分为对心脏排血功能、心脏舒张功能、心脏储备功能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现实治疗状况中,对高血压患者在门诊药物治疗中,影响血压控制达标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012例来本院申请办理医疗保险高血压慢性病门诊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别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年限、历史最高血压、当前血压、当前用药种类、随诊科室等情况.并统计达标率,分析在各科室或机构就诊患者的达标率;分析达标患者中各种药物的使用比例及联用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门诊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6.2±10.9)岁,男357例,女655例,平均高血压患病时间(11.1±9.7)年,总体达标率34.4%,达标患者主要集中在心血管专科就诊,占71.2%;该人群中以钙离子拮抗剂(CCB)的使用率最高,1、2、3级高血压患者的使用率分别为62.1%、88.9%、80.8%;β受体阻滞剂(β-B)次之,分别为37.9%、58.3%、60.3%.1级血压达标患者51.7%单药治疗;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达标患者联合治疗比例增高:2、3级高血压患者分别为76.4%、85.9%;在2种药物组合中,最常被选用的联合是CCB和β-B,占44.4%,其次是CCB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占15.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心内科专科随诊、使用CCB是血压达标的独立促进因素(OR和P值分别为:14.49,0.019;1.95,0.005).既往最高收缩压是影响达标的不利因素(OR =0.98,P=0.017).结论 要高血压患者门诊药物治疗血压达标,应该定期在心血管专科门诊随诊以调整治疗方案,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应采取联合治疗,并应用以CC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患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和病例对照的方法,选择治疗组为83例服用美托洛尔的患,对照组是以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匹配的83例无服用美托洛尔的患,进行症状自限性终点的平板运动试验。观察治疗组患在用药期间,停药后和对照组患平板运动试验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运动试验的结果,并分析治疗组用药中的患总运动时间与年龄,用药剂量,用药持续时间,最大运动心率达到靶心率的百分比与用药剂量,用药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应用美托洛尔的患用药期间,所有患运动试验终点均为“极度疲劳”,该组患停药后,有9例原来阴性的患表现阳性,23例可疑的患均表现阳性,但不伴有严重心绞痛,对照组的患的,4例因心绞痛发作终止运动试验,其他患也因“极度疲劳”终止运动试验,应用症状托洛尔期间的患,总运动时间,代谢当量:运动最大心率,运动最大心率达到同年龄组亚级量心率的百分比,运动后收缩压均比自身停药后和未服药的对照组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总运动时间和HR%与用药剂量,服药持续时间无直线相关关系。年龄与运动总时间呈轻度负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即应用美托洛尔后,患的运动功能和运动耐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种抑制作用体现在患身上是运动时“~经不用药的患快,结论:不论用药时间长短,应用美托洛尔后,患的运动功能和运动耐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该抑制作用可能是美托洛尔降低死亡率及猝死发生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ABBREVIATIONAC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MI =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 AHF=acute heart failure; RFF=renalfunction failure; OR=odds ratio; RR= relative risk; TnT=troponin T; TnI=troponin I (enzyme immunologic assay);CK=creatine kinase; PPV=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TnTfor AMI; NPV=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INTRODUCTIONPatients with ACS, especial with AMI, have ahigh mortality and high rate of cardiac events. Detectingthe high-risk patients quickly is the key for…  相似文献   
7.
郭晓碧  梅克治  陈思伟 《新医学》1998,29(12):635-637
微粒化非诺贝特(力平脂200A)是降脂新产品,所采用的微粒化工艺可使其生物利用度提高大约30%。本文对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病人对该药的耐受性进行总结。对象和方法1.对 象 1996年10月至1997年3月本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总胆固醇超过6.0mmol/L和甘油三酯超过2.18mmol/L)患者,均经饮食疗法治疗1个月以上无效共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47~88(67±10)岁。除外下列情况:16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更年期服雌激素者;2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及内皮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实验于1999-05/2004-1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心内科完成。128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反搏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64例。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体外反搏治疗36d(1h/d),药物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相同天数;分别于治疗前后给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测运动耐量相关指标(总运动时间和做功当量),同时测定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浓度应用硝酸盐还原酶。并测定30名健康人的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值作为对照。结果:反搏组和药物组有121例进入结果分析,正常对照组30名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运动耐量指标比较:治疗后做功当量反搏组显著高于药物组犤(7.9±2.4),(6.1±2.4)METs,P<0.05犦。②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治疗后反搏组明显低于药物组犤(78.9±30.2),(148.0±36.5)mg/L,P<0.01犦;反搏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犤(78.9±30.2),(116.4±24.9)mg/L,P<0.01犦。③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反搏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犤(89.6±18.3),(64.4±14.8)μmol/L,P<0.01犦;反搏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药物组犤(89.6±18.3),(70.1±13.9),(83.4±23.0)μmol/L,P<0.01犦。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增加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并降低内皮素的含量,促进血管舒缩平衡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基线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不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性期预后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172例ACS患者,入院24h内测定患者基线状态的hs—CRP和LDL—C水平,对所有患者随访30d,记录任何原因死亡、心血管事件(事件)发生次数和时间。按出现死亡、事件和无事件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和比较三组患者基线hs—CRP、LDL~C和hs—CRP/LDL—C。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包括年龄,治疗前、后血肌酐(Cr)水平等共19项危险因素对死亡率和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三组ACS患者基线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患者的LDL—C有更低的倾向。死亡患者的hs—CRP是无“事件”患者的13.0倍,是单纯有“事件”患者的5.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线hs—CRP是ACS患者急性期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非独立危险因素,基线LDL—C与急性预后不相关。hs—CRP可作为急性期治疗的靶目标。  相似文献   
10.
急诊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至2008年来我院治疗的ST段抬高的AMI202例,发病时间在12h内(其中13例〉12h但〈24h),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和急诊PCI并随访观察。结果202例患者中195例(96.5%)介入治疗获得成功。202例患者置入263枚支架。13例发生无血流现象,其中5例死亡。置入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7例,23例在术中发生室速、室颤,及时除颤转复窦性心律。术后195例患者症状缓解,顺利康复,无心血管事件发生。202例患者中7例住院期间死亡,病死率3.5%。结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