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脾破裂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自发性脾破裂临床诊断准确率与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6年15例手术证实的自发性脾破裂临床表现及治疗特点,患者年龄19-63岁,中位年龄40岁,均无外伤史.结果 本组15例均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左上腹疼痛,逐渐涉及全腹,但仍以左上腹最为明显,血压进行性下降.实验室检查发现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进行性降低,手术证实均为脾破裂.结论 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左上腹疼痛,逐渐涉及全腹,但仍以左上腹最为明显,血压进行性下降,实验室检查发现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进行性降低.应考虑到有自发性脾破裂的可能,并应及时作进一步检查和处理.治疗方法是手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快速房颤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胺碘酮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得出结论证明静脉滴注胺碘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将AMI患者分成两组共50例,甲组使用胺碘酮25~100mg缓慢静脉推注法,接着以0.5~1mg/min持续静脉滴注,直到转复为窦性心律:乙组采用西地兰0.4mg将其溶于5%葡萄糖10mL中,按5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若在1h内还为房颤现象者,再按照甲组方案给予胺碘酮。结果两组患者最后都转复为窦性心律,但是无论是转复房颤所花费的时间或者是累积胺碘酮用量,乙组都要少于甲组。因两组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静脉单独使用胺碘酮和胺碘酮与西地兰联合治疗对于AMI合并房颤都是有效和安全的,但是联合用药的对于房颤的转复时间更短,并且胺碘酮的用量也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总结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为其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我科自2003年3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伴心率失常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心律失常发生率、类型及其与心功能、电解质、血气、病程和合并症关系。结果患者经各种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其中72例有明显好转或好转,4例效果一般,仅4例因多种器官功能衰竭或其他原因死亡,总体效果良好。结论老年慢性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与低氧血症和电解质紊乱密切相关,主要预防措施是基础疾病防治。因肺心病有较高心律失常发生率,并发心律失常后死亡率较高,故治疗时需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郭日康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162-162,167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本院近期97例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97例患者经心血管内科相应治疗后,有效率达88.7%。结论:进行合理的治疗能更好地减轻或者缓解症状,恢复心脏功能,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24例猝死患者现场心肺复苏术抢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院前心肺复苏经验。方法选择24例猝死患者,参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前进行CPR、除颤、气管插管、药物复苏,并对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现场心肺复苏死亡17例;成功4例。结论早呼救、早CPR、早除颤、早ACLS是提高猝死患者存活率的关键;院前急救专业人员ACLS水平、操作技术的熟练掌握对复苏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加强普及市民CPR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被动等待法结合补救性盲插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重症患者采用被动等待法床边放置螺旋型鼻肠管,常规给予甲氧氯普胺,观察24 h后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明确管端位置.对管道未通过幽门的病例,心电监测下采用双导丝置管法补救性床边盲插螺旋型鼻肠管后,再次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确认管端位置.观察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采用被动等待法24h后成功率为58.3%(35/60),对25例管道未通过幽门的病例采用双导丝置管法补救性床边盲插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为72.0%(18/25),被动等待法结合补救性盲插法的总体成功率为88.3%(53/60).未发生严重置管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重症患者被动等待法结合补救性盲插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晚期肺部阴影合并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晚期肺部阴影合并感染1994年4月~2004年4月所有分离的细菌菌株、真菌菌株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晚期肺部阴影合并感染中仍以G-菌为主49.1%,其次为真菌35.8%、G 菌15.1%.在细菌感染中,G-菌占76.6%,G 菌占23.4%.G-菌仍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2.9%.G 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为主69.2%.金葡菌中耐苯唑青霉素的金葡菌(MRSA)占8 3%,表皮葡萄球菌中耐苯唑青霉素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占66.7%.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54.8%.与1994年4月~2004年4月所分离菌株相比,1997年4月~1998年4月G 菌由8.6%增加到17.5%(P<0.01),真菌由23.4%增加到40.4%(P<0.01),而G-菌由68%降低到42.1%(P<0.01).在细菌耐药性方面,G-菌对泰能的耐药率最低为29.4%.结论晚期肺部阴影合并感染仍以G-菌为主,但G 菌及真菌已逐渐成为重要致病菌,应受到重视;感染菌谱的变迁及细菌耐药率升高,使临床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治疗获得性感染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复方氯丙嗪对顽固肾绞痛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复方氯丙嗪对经针灸、穴位及药物如阿托品颅痛定、维生素K1、曲马朵、哌替啶、吗啡等治疗无效的顽固肾绞痛进行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才效率为99.2%。结论:复方氯丙嗪对顽固肾绞痛的临床治疗作用有显著疗效,主要副作用为头晕、乏力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