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郭建榕  蔡美花  蒋铭 《四川医学》2012,(11):2040-2042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且术前行多层螺旋CT的4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多层螺旋CT扫描结果,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47例间质瘤中病理诊断良性11例,潜在恶性9例,恶性27例。经统计分析,多层螺旋CT扫描胃肠道间质瘤的形态、大小、边界、密度、强化等指标与其良恶性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通过多方位重建(MPR)更清晰显示胃肠道间质瘤病灶的各项特征,有助于判断其良恶性,为诊治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书动脉血管成像(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44例,采用多层螺旋CT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CT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重建。结果:本组44例PE行SCFPA检查,均能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血管狭窄程度,其中中央型78支,占32.6%,附壁环型84支,占35.2%,完全闭塞型35支,占14.6%,不完全闭塞型42支,占17.6%。急性PE的CT征象主要为“截断征”.“双轨征”,慢性PE的CT表现为腔内偏心或附壁充盈缺损。结论: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是脉栓塞的无创、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郭建榕  蔡美花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19-372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小肠肿瘤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并对影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敏感性为94.4%,准确性为88.9%。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小肠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CT在急性阑尾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及其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接受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的6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腹部CT和超声检查进行临床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标准,比较腹部CT与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检查情况。结果:腹部CT诊断蜂窝织炎性阑尾炎32例,水肿性阑尾炎19例,坏疸性阑尾炎13例,诊断符合率为96. 7%;超声诊断蜂窝织炎性阑尾炎29例,水肿性阑尾炎15例,坏疸性阑尾炎12例,诊断符合率为84. 8%;与超声诊断相比,腹部CT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符合率较高(P 0. 05)。结论:腹部CT检查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理想方法,其诊断符合率及病理分型的准确性高于超声检查,且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small intestine 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简称SIPML)临床少见,占小肠原发恶性肿瘤的20%~50%,而原发的小肠恶性肿瘤仅占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0·6%~3·2%[1]。为了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能力,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经随访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SIPML的CT表现,评价CT对SIPML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14~64岁,平均42岁。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5例,腹腔软组织包块4例,进行性消瘦2例。1例无明显症状,体检时B超首先发现,进一步行CT检查。1·2方法6例均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介入吸栓结合球囊扩张在颅内动脉狭窄并急性闭塞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管再通率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时期收治的90例颅内动脉狭窄并急性闭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将其设定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进行常规支架取栓治疗,观察组进行介入吸栓结合球囊扩张治疗,对两组血管再通率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流平均流速、血流峰速度上,两组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速度更快(P<0.05)。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性血栓抽吸联合球囊扩张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和急性闭塞有效,有利于促进血管再通,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