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临床资料 男,43岁。2005年6月因乏力、贫血来我院就诊。检查:肝脾淋巴结不大,白细胞5.0×10^9/L,血红蛋白89g/L,红细胞2.45×10^12/L,血小板213×10^9/L。血片分类:原粒0.01,杆状粒细胞0.03,分叶粒细胞0.63,单核细胞0.05,淋巴0.28。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系占0.18,原粒细胞0.01,中幼粒细胞0.105,晚幼粒0.02,杆状粒细胞0.015,分叶粒细胞0.03。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染病医院功能和运行的特殊性,论证并选择合适的通风空调系统,并对传染病医院设计规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90例,开腹手术,观察组:90例,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以及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几个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 0.01;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淋巴结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ME技术下实施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清扫出更多淋巴结,有利于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1病例介绍患者张某,男,58岁。因头晕、乏力、低热一年余来院就诊。查体:无黄疸、出血和粘膜病变,肝轻度肿大,巨脾,质中,颈淋巴结不大、腋淋巴结稍大。查血常规:血红蛋白81 g/L,红细胞2.80×109/L,白细胞1197.3×109/L,血小板95×109/L。骨髓检查:增生明显活跃,粒系0.02,红系0.01,粒/红=2/1,淋巴系恶性增生0.615,以幼稚淋巴细胞为主0.535(NEC)其形态特点:胞体多数较大,圆形,胞浆丰富,核染色质浓集成块状或粗细不等,核仁大而明显,多数1个。全片共见巨核2个,其中成熟有血小板形成巨核1个,幼稚巨核1个,血小板偶见。涂抹细胞易见。细胞化学染…  相似文献   
5.
检验分析过程中,分析前所在时间大约为60%,是检验质量管理中最难控制的部分。标本分析前处理有: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的运送和接收几个环节。只有充分认识标本前处理的重要性,才能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TM)在转移性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价值。方法采用德国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仪检测,检测62例转移性肝癌和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M水平。结果转移性与原发性肝癌组比较,AFP、CE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FP、CEA是鉴别诊断转移性与原发性肝癌较好血清TM。  相似文献   
7.
<正>痔是一种常见病,是肛垫发生病理性肥大、移位以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瘀滞形成的团块[1]。目前,具有很多优点[2]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已经成为痔手术的重要手段。本组完成518例PPH,经过系统随访、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普外科2004—2010年共完成583例,均诊断为痔,其中诊断为内痔者115例,混合痔403例,余65例为炎性外痔或血栓性外痔。按照PPH的适应证的规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检验的生化分析中有诸多影响因素。只有有效的发现分析环节中的影响因素,并加以修正和排除,才能切实为临床医师在疾病诊断、鉴别诊断、观察治疗效果等方面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影响因素主要有:标本的预处理、试剂状况、仪器状态、人员素质。只有通过加强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采用良好的检测方法、选用质量优良的仪器和试剂、建立健全的分析制度、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检验人员队伍,才能为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准确、可靠、有效的检验保障。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为病情转归预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1月15日至3月15日收治于通化市中心医院的322例COVID-19确诊患者,通过电子病历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根据病情分为普通型组( 292例)、重型组(30例),以疫情初期该院收治的其他病原体感染患者(35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组患者凝血相关参数变化,包括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参数在重型组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连续监测重症患者住院期间凝血指标变化规律。结果与普通型组和对照组相比,重型组DD、FDP显著升高,APTT、PT、TT轻度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型组Fib、PLT升高,但低于普通型组(P<0.05);重型组AT明显降低(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DD、APTT、PT.TT是预测COVID-19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出现重型的风险比(OR)及其95%CI分别为1.238(1.091~ 1.546)、1.655(1.449~ 1.955)、11.133( 1.558~ 79.527) .3.846( 1.068~ 13.852)。绘制重型组COVID-19患者DD、APTT、PT.TT的ROC曲线,DD的AUCROC最大,AUCROC及其95%CI为0.814(0.732~0.896)。结论凝血指标 DD、PT.TT是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的提示指标,可作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依据。动态监测PT和DD水平对COVID-19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