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定位Robertshow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位置的准确性。方法肺隔离63例择期开胸手术、术中需要单肺通气的患者,全麻诱导后用传统方法插入DLT先用听诊法进行分隔定位,记录导管深度,随后用纤支镜检查DLT的位置并做调整确定肺隔离。患者改变体位后,纤支镜检查DLT位置并进一步指导调整DLT插管深度确定肺隔离,记录各次导管的深度。结果纤支镜检查辅助DLT成功率为98.4%,体位改变再检查导管发生移位占22.6%;听诊法判断插管分隔成功率为52.7%。结论纤支镜可以有效判定DLT位置,肺隔离准确到位。体位变动后,部分病例发生导管移位,使用纤支镜检查DLT位置,可以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2.
国产曲马多对全麻围拔管期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曲马多对全麻围拔管期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静吸复合全麻患者4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约1小时肌肉注射国产曲马多1mg/kg,对照组不用曲马多。观察两组患者围拔管期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不吸氧时SpO2值,有无躁动及躁动程度、初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围拔管期MAP、HR、SpO2没有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MAP在拔管时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重度躁动的发生率、术后8小时疼痛程度Ⅲ级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不延长初醒和拔管时间。结论:国产曲马多肌肉注射可安全有效地抑制全麻围拔管期反应,且有明显的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4.
3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限时法(A组)和传统法对照组(B组)。在肌松仪的监测下观察泮库溴铵起效时间(T_180%)、气管插管时间(T_140%)、作用完全时间(T_125%)。结果起效时间A组略短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插管时间(P<0.01)、作用完全时间(P<0.05),A组明显快于B组。两组插管条件评价相似,对心血管系副反应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给全麻药不到1min(平均52.9s)即达到气管插管条件。  相似文献   
5.
血液稀释已应用于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休克、血管再造术及某些高粘滞性综合征,间歇性跛行症,肝昏迷的治疗。血液稀释程度,目前一般用红细胞压积(HCT)来表示:从正常降至31%以上谓浅度稀释;30—21%(或30~25%)谓中度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辉县为食管癌高发区。我们曾从该县粮食中分离出多种霉菌。其中冬青匍柄霉(Stemphylium ilicis)有回复突变作用。为探讨其有无致癌性,特进行此实验。材料和方法:将该菌接种在灭菌的玉米面上,26—28℃培养6—8天后,蒸汽灭菌。此培养物称  相似文献   
7.
段锦玉  赵侠  李勇  郝慧灵 《河北医学》2012,18(12):1676-1679
目的:探讨在胸外科手术中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胸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 I或II级,分为观察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及对照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静脉全麻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切皮后5 min(T4)和术毕(T5)HR、BP的变化,并记录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对术后患者进行视觉模拟法疼痛(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发现观察组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血液动力学更加稳定,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的术后2.5 h内的疼痛感明显下降.结论:舒芬太尼在胸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更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麻醉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射或硬膜外给药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单胎、足月妊娠、母婴健康,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各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Ⅰ组在注入试验量5min测试麻醉平面确实后经硬膜外腔注入氯胺酮0.5mg/kg,Ⅱ组在切皮前1min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Ⅲ组不给氯胺酮。术中常规监测SBP、DBP、HR、SpO2、ECG。每组于切皮时(T1)、分离腹直肌时(T2)、胎儿娩出时(T3),分别对产妇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记录术中不良反应,胎儿娩出后1min和5min行Apgar评分。结果:三组患者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期间SBP、DBP、HR、SpO2差异均无显著意义。Ⅰ组和Ⅱ组在T1、T2、T3时VAS、镇静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VAS均比Ⅲ组明显降低(P〈0.05),镇静评分均比Ⅲ组明显升高(P〈0.05)。三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和5minApgar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Ⅰ组有2例出现兴奋多语,Ⅱ组有5例出现兴奋多语;但症状均较轻能自行缓解。结论: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射或硬膜外给药复合硬膜外麻醉,均能安全有效地增强剖宫产术中镇静、镇痛效果,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均为剖宫产术中硬膜外麻醉比较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吸收光谱分析法研究了交链孢酚(AOH)与人胚食管D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两者在37℃条件下反应迅速而稳定,显示吸收程度下降和最大吸收峰向长波方向明显位移,且幅度随另一方的浓度增大而增大,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合部位可能在碱基,但无明显的碱基特异性,结合的最大分子比例(以AOH:脱氧磷酸核苷计)为5:1000;反应的平衡常数K=3.4×10~6。DNA热变性后结合增强,盐离子可严重干扰,而脲无明显影响,提示AOH与DNA主要以离子键结合,这种结合方式可能在ADH的诱变/致癌活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施行婴幼儿腹部手术安全、有效、实用的麻醉方法。方法选择年龄3 d至3周岁行腹部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骶管阻滞加浅全麻,Ⅱ组采用气管插管或喉罩静脉全麻。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前、手术探查、手术结束各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数据变化,计算两组患儿丙泊酚、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时间以及苏醒质量。结果Ⅱ组患儿在手术探查时HR明显增快,血压(BP)升高,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组内比较,两组患儿在手术探查时HR均有所增快,但Ⅱ组增快更为明显(P<0.01),Ⅰ组增快较缓和(P<0.05),Ⅰ组在手术探查时BP无明显变化,Ⅱ组在手术探查时BP明显升高(P<0.01)。Ⅱ组患儿丙泊酚、氯胺酮用量明显多于Ⅰ组,苏醒时间也较Ⅰ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婴幼儿施行腹部手术,采用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是较为理想、实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