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直肠锯齿状腺癌(serrated adenocarcinoma,SAC)作为大肠癌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因其癌变途径的特殊性,检测以及较差的治疗反应和预后逐渐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其产生的途径主要为“锯齿状通路”途径,锯齿状通路途径以BRAF突变、微卫星体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CpG岛的甲基化(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CIMP)为特征。由于特殊的形态和内镜特征及特殊的发生部位,在结肠镜检查时很容易漏诊,甚至病理评估时也极易被忽视,临床确诊时往往已处于进展期,患者预后差,生存率低。本文针对锯齿状结直肠腺癌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分子特征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自然流产产妇的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自然流产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分别观察2组产妇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SAS、SDS、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各项评分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自然流产产妇采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帮助产妇保持好心态,并且产妇的生命质量明显更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多胺的特点是分子质量小, 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是一类脂肪族化合物。多胺包括腐胺、精胺和亚精胺, 是细胞生长和存活所必需的化合物。随着对多胺分子和细胞功能认识的进步, 研究学者对多胺代谢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越发感兴趣。本文论述了多胺的合成过程及胃癌发生过程中的多胺代谢。多胺与多种癌症有关。在这篇综述中, 主要关注多胺失调在胃炎和随后的胃癌进展中的作用。由于多胺在癌症发展中的新意义, 越来越多有前途的临床试验使用药物靶向多胺代谢途径来达到潜在的化学预防和抗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从而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肠道菌群具有维持肠道屏障功能及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肠道菌群的平衡性遭到了严重破坏,但这些肠道微生物的具体影响机制及治疗潜力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肠道菌群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肠道菌群的调节在脓毒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寻求更多治疗靶点应用于脓毒症临床治疗,改善脓毒症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的再入院率和病死率.体循环充血、肠壁水肿及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使细菌移位、代谢产物蓄积而导致机体处于炎性反应状态,加速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进展.肠道微生物群在心力衰竭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代谢途径三甲胺/氧化三甲胺、短链脂肪酸、胆酸途径等都与心脏衰竭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肠道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1997—2022年已发表的地稔相关文献,分析地稔研究进展与未来研究热点趋势,为地稔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CNKI数据库为检索平台,采用CiteSpace 6.1.R3软件对地稔相关文献的作者、发文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建立知识网络图谱。结果 2002—2022年地稔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整体呈波动式上升趋势;贵州中医药大学和丽水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李丽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关键词分析显示地稔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中的总黄酮、多糖、没食子酸及含量测定,药理作用中的降血脂、降血糖及抗氧化等方面。研究热点从主要由前期的果实、化学成分、园林植被逐渐到质量控制、药理活性研究的抗炎、抗氧化、降血脂与临床应用及提取等方面。结论 未来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可能是地稔今后的研究热点。目前地稔相关文献仍较少,其研究广泛但不深入,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需要深入研究并加强作者、机构间的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总结黄河三角洲地区小肠溃疡患者的病因构成、内镜表现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1日—2023年3月1日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经小肠镜或胶囊内镜首次诊断为小肠溃疡的1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黄河三角洲地区小肠溃疡多发于40~59岁,男女比例为1.55︰1。小肠溃疡的病因主要以克罗恩病最多见,临床表现多为腹痛、腹泻、便血和黑便,影像学检查特点为小肠管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及小肠管腔狭窄。小肠镜及胶囊内镜检出率分别为26.83%及8.67%,常见溃疡部位为回肠、回盲部和空肠,内镜下溃疡特点以不规则样、纵行、环形、节段性为主,病理改变主要是黏膜慢性炎和伴炎细胞浸润。结论:小肠溃疡的病因复杂,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小肠镜及胶囊内镜有助于小肠溃疡的诊断,但内镜下的表现常有重叠,病理活检在疾病的诊断中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进一步探究CT等辅助检查在小肠溃疡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转移是结直肠癌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外泌体是由肿瘤细胞或非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囊泡包含并传输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可造成细胞通信异常。研究表明,外泌体在结直肠癌的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外泌体在结直肠癌转移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结直肠癌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