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患病率及对预后的影响,观察抗抑郁药物盐酸氟西汀(商品名百忧解)对CHF患者的作用。方法:按照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以≥50分和<50分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抑郁障碍组和无抑郁障碍组;再将抑郁障碍组患者随机分为百忧解组和安慰剂组,同时选择健康查体者3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CHF组与对照组抑郁评分的差别;出院时对CHF患者重新评分,比较各组抑郁评分的变化,观察百忧解的不良反应;3个月时随访入组的CHF患者,分析各组CHF患者死亡率、再入院率的差异。结果:CHF组抑郁障碍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障碍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长于无抑郁障碍组(P<0.01);出院时百忧解组评分比安慰剂组显著降低(P<0.01);安慰剂组患者3个月的死亡率、再入院率高于无抑郁障碍组(P<0.001)及百忧解组(P<0.05);百忧解组患者在服药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抑郁障碍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患病率高达35.8%,是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子;百忧解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抑郁症状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心内科住院患者急性外源性脑衰竭的发生情况,提高对脑衰竭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745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认为发生了脑衰竭的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脑衰竭在心内科患者的发生率为14.1%,但仅30%被诊断;高龄是脑衰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排前三位的病因或诱因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低血压、水电解质紊乱,有16%的患者病因不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谵妄和精神失常;大多数患者采取了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但死亡率仍达15.2%。结论心内科住院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脑衰竭发生率高,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治疗(盐酸氟西汀,商品名百忧解)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安全性及其对患者预后,包括住院时间、再入院率、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以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212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将确定为抑郁症的76例患者分为百忧解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百忧解3个月)及安慰剂组。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6.8%;抑郁症者住院时间长于无抑郁症组,3个月和6个月死亡率和再入院率高于无抑郁症者(P〈0.01);出院时百忧解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1),比治疗前的显著降低(P〈0.01);百优解组6个月死亡率和再入院率均低于安慰剂组(P〈0.05);百忧解组患者在服药期间未有因胃肠道、心血管等系统的不良反应而停药者。结论抑郁症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患病率较高;抑郁症是合并抑郁症的心衰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子;百忧解可改善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的预后,安全性高,抗抑郁效果好,因而可用于此类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合并抑郁症状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以及应用氟西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伴抑郁症状的96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及安慰剂治疗3个月,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 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抑郁指数、心功能、6个月内再入院率及6个月时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老年心衰患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31.1%;治疗3个月后,氟西汀组 SDS 评分抑郁指数(51.39%±8.63%)、6个月内再入院率(53.8%)低于安慰剂组(P<0.01,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53.4%±4.5%)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0.05);而且服药期间不良反应极低。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合并抑郁障碍的老年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及近期预后;氟西汀可改善老年心衰患者的抑郁症状,且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刘广才  郜宪林 《现代保健》2011,(21):150-15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1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4例给予西医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56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40ml,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07%,对照组为72.22%;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62.96%。两组在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比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效果好,是非常有前景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叶酸治疗对合并高半胱氨酸血症(Hcy)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高半胱氨酸(HCA)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9例合并Hcy的TIA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4)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65)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叶酸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HCA水平的变化及其1年内完全缓解率及完全性脑卒中发生率.结果 初发TIA患者Hcy的发生率高达41.4%.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浆HCA显著降低[(14.27±6.13)μmol/L,(24.99±6.87)μmol/L,t=2.799,P<0.01],而对照组血浆HCA无明显变化[(24.68±6.89)μmol/L,(25.68±7.11)μmol/L,t=2.735,P<0.01].1年后,观察组完全性脑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8%,25.0%,x2=4.849,P<0.05),TIA症状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73.8%,50.0%,x2=7.253,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叶酸治疗可有效降低TIA患者的血浆HCA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folic acid o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patients with homocysteinaemia (Hcy ). Methods 129 patients of primary TIA with Hc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The observation group ( n = 65 )was administered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 and folic acid, and the control group ( n=64 ) was only given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variances of the plasma HCA level three months later were compared, and remission rate of TIA and complete stroke incidence one year later were analyz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Hcy incidence rate of TIA patients was up to 41.4%. Three months later, the plasma HCA level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 14.27 ± 6. 13 ) μmol/L vs (24.99 ± 6.87 )μmol/L, t=2.799, P<0. 01 ) ,and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ost-treatment ( ( 14. 27 ±6. 13)μmol/L vs (24.68 ± 6.89) μmol/L, t = 2.735, P < 0.01 ). One year later, the complete stroke incidence of TIA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9.8% vs 25.0%, P<0.05 ) ,and complete remission rate was higher than the latter(73.8% vs 50.0%, P < 0. 01 ). Conclusion Folic acid can decrease the plasma HCA level of TIA patients with Hcy efficiently,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such patients.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指导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Fugl-Meyer评分)的恢复。结果治疗后两组的ADL、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Fugl-Meyer评分比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效果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21岁,因四肢麻木及抽搐反复发作6年,加重伴行走不稳半年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及抽搐,双手呈鹰爪样,几分钟后恢复,其后反复发作,每月2~3次,每次持续3~5分钟,发作时神志清楚,偶有意识丧失。半年前四肢麻木及抽搐症状进一步加重,并出现牙关紧闭、双目上翻、口吐白沫、  相似文献   
9.
降压药物的器官保护作用与个体化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在我国发病率很高,因其可导致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所以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治疗也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高血压的治疗通常是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降压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6类降压药物,均能作为降压的初始和维持治疗而有效的控制血压水平,但是它们是否可以有效的保护重要器官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正确认识降压药物的器官保护作用对于临床用药指导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降压药的器官保护作用目前常用的6类降压药物,作用于血压调节的不同环节,均能一定程度地降低血压,改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从而减轻病人的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4例给予西医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56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40 ml,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结果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07%,对照组为72.22%;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对照组为62.96%.两组在临床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黄芪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比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效果好,是非常有前景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