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郑颖炜  徐竞  李美英  周曾 《安徽医药》2019,40(9):1006-1009
目的 评估急性脑卒中(ACI)患者静脉溶栓早期应用丁苯酞改善认知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64例ACI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按指南予以静脉溶栓,研究组静脉溶栓即刻予以丁苯酞。两组患者均以14 d为1个疗程,出院后随访1年。分别评估治疗前与随访1年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溶栓治疗后第2天,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MMSE评分、NIHSS评分及MoC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第2天的Barthel指数、MMSE评分、NIHSS评分及MoCA评分与1年后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患者复发脑卒中、血管性痴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静脉溶栓早期应用丁苯酞能有效改善认知功能以及短期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ALVOS)早期血管内治疗(EVT)后出现恶性脑水肿(MBE)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08—2022-05就诊于马鞍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早期血管内治疗后血管成功再通的前循环ALVOS患者,分析临床资料以及预后情况,比较恶性水肿组与非恶性水肿组基线资料及术前外周血结果,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EVT再通后恶性脑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对术前NLR、FAR及NLR联合FAR预测ALVOS患者血管再通后出现恶性水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NLR和FAR的AUC分别为0.784和0.739。NLR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1%和74.36%,FAR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22%和74.36%。当NLR和FAR两个指标进行联合预测时,AUC为0.816,大于NLR和FAR单独预测时的AUC,联合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57%和87.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卒中史的患者出现恶性水肿概率高于无卒中史者(OR=...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超早期rt-PA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进行溶栓患者104例,根据有无房颤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其中房颤组42例,非房颤组62例,比较2组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以及颅内出血、死亡等不良结局情况。结果房颤组和非房颤组患者在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的ADL评分、溶栓时间(发病至开始溶栓的时间)、糖尿病患者占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平均年龄、高血压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房颤组溶栓前、溶栓后24h及7d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房颤组溶栓前、溶栓后24h、7d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房颤组溶栓后患者颅内出血转化11例,症状性颅内出血2例,不良结局6例,而非房颤组颅内出血转化为3例,无症状性颅内出血,不良结局2例,2组颅内出血转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症状性颅内出血(P=0.076)及不良结局(P=0.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房颤患者是颅内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结论房颤相关性卒中患者溶栓后虽明显增加颅内出血转化风险,但不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及不良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预后。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4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血管狭窄情况、预后。结果临床症状依次为肢体无力,眩晕,肢体及面部麻木,视觉异常,共济失调,颅神经损害,意识障碍,行为异常。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95.31%),糖尿病(50%),吸烟(40.63%),高脂血症(29.68%),有卒中史(20.31%),房颤(12.5%),饮酒(10.94%),冠心病(3.13%)。病灶累及部位依次为脑干、枕叶、小脑、丘脑。预后:55例预后良好,9例预后不良。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脑梗死的最常见病因。磁共振检查是及早明确诊断有效的方法,后循环梗死的预后此传统认为的要好,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预后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探讨超早期脑梗死和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对比不同阶段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脑梗死患者56例,其中27例超早期脑梗死(发病时间在6 h以内)患者为A组,29例早期脑梗死(发病时间大于6 h,小于24 h)患者为B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性。结果:A组疗效显著,且治疗后24 h、7 d和14 d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不同阶段对预后影响较大,抓住治疗时机,尽早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治疗的疗效性。  相似文献   
6.
郑颖炜  徐竞  李美英  周曾 《安徽医学》2019,40(9):1006-1009
目的评估急性脑卒中(ACI)患者静脉溶栓早期应用丁苯酞改善认知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64例ACI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按指南予以静脉溶栓,研究组静脉溶栓即刻予以丁苯酞。两组患者均以14 d为1个疗程,出院后随访1年。分别评估治疗前与随访1年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溶栓治疗后第2天,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MMSE评分、NIHSS评分及MoC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溶栓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第2天的Barthel指数、MMSE评分、NIHSS评分及MoCA评分与1年后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随访1年,研究组患者复发脑卒中、血管性痴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ACI患者静脉溶栓早期应用丁苯酞能有效改善认知功能以及短期预后结局。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相关生化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生化指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 6 5例脑梗死患者 (脑梗死组 )及 35例非脑梗死患者 (对照组 )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并记录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目、性质和颈动脉内径 ;同时检测两组的血脂、血糖和纤维蛋白原等生化指标。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 [81 5 4 %、(7 4 3± 0 0 7)mm、(7 5 2± 0 6 0 )mm]与对照组[2 8 5 7%、(7 75± 0 10 )mm、(7 97± 0 75 )mm]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P <0 0 5 )。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最多 (78 2 3% ) ,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 (14 5 2 % ) ,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 (7 2 5 % )。斑块部位与脑梗死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 (P <0 0 5 ) ;脑梗死组三酰甘油 (TG) [(1 81± 0 12 )mmol/L]、餐后 2h血糖 [(9 2 2± 0 4 3)mmol/L]及纤维蛋白原 [(3 18± 0 0 7)mmol/L]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1 39± 0 0 9)mmol/L、(8 2 0± 0 35 )mmol/L、(2 6 4± 0 14 )mmol/L](均P <0 0 5 ) ;脑梗死组中颈总动脉内径与TG有显著正相关性 (r=0 34,P <0 0 1) ,与高密度脂蛋白 (HDL)存在显著负相关 (r=- 0 2 5 ,P <0 0 5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 ,部分脂质  相似文献   
8.
周曾  凤兆海  徐竞  郑颖炜  丁函  李美英 《天津医药》2023,(10):1141-1146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 156例超早期脑梗死老年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丁+低rt-PA组[30例,丁苯酞联合低剂量(0.6 mg/kg)rt-PA],丁+标rt-PA组[62例,丁苯酞联合标准剂量(0.9 mg/kg)rt-PA],低rt-PA组[30例,低剂量(0.6 mg/kg)rt-PA],标rt-PA组[34例,标准剂量(0.9 mg/kg)rt-PA]。溶栓后,观察比较4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HI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中性粒细胞计数(NET)、淋巴细胞计数(LYT)、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血小板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PNR),并统计分析不良预后。结果 溶栓后7 d,加用丁苯酞可降低NHISS和mRS及NET、PLT、NLR水平,增加ADL评分和LYT水平(P<0.05);不同剂量rt-PA对NHISS、mRS、ADL评分、NET、LYT、PLT、NLR、PNR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