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热下寒汗证主要表现为仅上半身汗出过多,伴双下肢发凉,属上下同病之证,故可运用叶天士“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理论进行辨治。上热下寒汗证半身汗出责之于气火失调、营卫不固,而下肢发凉则归因于阳气郁遏、温煦失职,归根结底是由中焦脾胃受损,气机升降失调所致。故治法上应从中焦入手,当予补中以平上热下寒、畅中以复气机升降,气机畅则汗自止,验之临床,获效良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心脏神经症是一种心血管症状与自主神经兴奋表现共同出现的神经症,中医药治疗心脏神经症效果明确,临床应用广泛,但临床诊疗并未达成一致的共识,对临床诊疗的有效性和规范性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因此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范围内30余位心血管或心身医学领域专家制定心脏神经症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推荐心脏神经症对应中医病名为卑惵,其核心症状为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失眠、心烦、抑郁、焦虑、恐惧、情绪难以控制等,其证候主要包括肝郁脾虚证、肝火扰心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心胆气虚证、心肝阴虚证。中医药治疗心脏神经症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明确辨证论治纲要后对临床诊疗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朱子羽  葛明华  郑瑀心 《中国肿瘤》2017,26(11):893-898
摘 要: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有密切关系。FOXF1基因是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一个基因,近年来研究发现,FOXF1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的作用,但不同癌症组织中其具体作用机制有所差异。文章对FOXF1基因在肿瘤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灼口综合征的病位在口窍,通过经脉与脾胃紧密关联;且其常与情绪障碍相互为病,“七情内伤,脾胃先病”,脾胃亦有调节转化情志之功。笔者认为“因虚致郁”是灼口综合征发病、病程进展以及预后的重要病机。脾胃虚损则诸窍不利,继而内生痰浊、气滞等多种病邪,形成郁滞之象,导致疾病进展,迁延难愈,故在灼口综合征的防治中应重视顾护脾胃。提出治疗灼口综合征应重以补益脾胃,令中焦不虚,气血通调,同时兼施化痰清火以安疾病之变,调肝脾畅气机以防疾病迁延。临证当从病机入手,共施“补、疏、通”之法,遣方用药则根据病机演变和偏盛程度灵活配伍加减,晓治病之则,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提高临床思辨能力,为中医防治灼口综合征提供临床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选择合理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涎腺AC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均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手术。观察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1.6%,其中口咽部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达60.0%。性别、年龄、肿瘤病理分级、有无周围神经侵犯、有无脉管瘤栓对涎腺ACC淋巴结转移无影响(均P>0.05)。大涎腺ACC与小涎腺ACC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灶位于口咽、鼻腔鼻窦以及肿瘤T分期3~4期是涎腺AC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涎腺ACC患者5、10年总生存率为46.7%、15.6%,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10年总生存率为81.8%和5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5、10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14.4%、7.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10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63.6%、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是涎腺ACC患者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较晚T分期和淋巴结引流丰富部位的ACC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对于这部分ACC应行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颅-耳电刺激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69)和对照组(n=71)。观察组采用华佗牌SDZ-IIB型电子针疗仪电刺激耳甲迷走神经和颅部印堂-百会穴,对照组予以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2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0、2、4、8周时观察2组患者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在0、4、8周时评估2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1)在治疗8周后,2组的MADRS、HAMD-17、HAMA、PSQI量表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观察组和对照组同步治疗8周后,MADRS和HAMD-17评分均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2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方面2组疗效相当;4)观察组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7%。结论:经皮颅-耳电刺激治疗可以改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且不良反应少,无药物依赖性,可作为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胆论治惊恐障碍的中医治疗往获良效。本文从典型病例出发,总结临床对于惊恐障碍的诊疗方法和中医药治疗表现为血压波动的惊恐障碍的理法方药,治疗过程中不再着眼于血压的变化,强调"胆"与"气机"的关系进行辨证论治,首选温胆汤理气化痰,并贯穿治疗始终,理气芳香之药有碍脾胃,且忧思伤脾,后期选用温胆汤、四君子汤合方加减,脾胃健而思虑减,药后惊恐发作次数减少,血压趋于平稳,气畅郁舒,血压自稳。  相似文献   
8.
盐酸米托蒽醌传递体的制备及制剂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高包封率的盐酸米托蒽醌传递体,并对其制剂学进行研究。方法用薄膜法制备盐酸米托蒽醌传递体;用透射电镜、扫描探针显微镜观察形态;用激光散射仪测定粒径大小、分布及胶体溶液的Z-电位;用葡聚糖凝胶过柱法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研究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盐酸米托蒽醌传递体的形态多为圆球或近圆球形,体积平均粒径32.5nm,胶体溶液的Z-电位为-22.5mv;包封率可达100%,载药量为2.5%;体外释药无突释,48h开始在释放介质中检测出药物,312h累积释药量为总量的39.7%,符合零级释放规律。结论盐酸米托蒽醌传递体,包封率高,粒径小,缓释作用明显,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盐酸米托蒽醌传递体的包结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寻盐酸米托蒽醌-卵磷脂相互作用机理以解释其传递体的相关特性。用薄膜法制备盐酸米托蒽醌传递体并对其制剂学性质进行研究;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载药传递体与空白传递体的δ-电位的变化、探针扫描显微镜、差示热分析法以及测定体外释药特性等实验手段研究盐酸米托蒽醌传递体中盐酸米托蒽醌的作用位置、作用方式及对传递体结构、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紫外-可见光扫描图谱显示盐酸米托蒽醌与传递体的作用方式为镶嵌方式,盐酸米托蒽醌的蒽醌母核嵌入卵磷脂双分子层的亲油基部分,激光散射测定δ-电位表明盐酸米托蒽醌的烃氨基侧链与磷酸基团之间产生的静电吸引,使带负电的载药传递体的δ-电位绝对值小于空白传递体;探针扫描显微镜测定结果再次证实盐酸米托蒽醌与传递体的作用方式为镶嵌方式,故盐酸米托蒽醌传递体包封率高,缓释作用明显,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天麻素离子敏感鼻用原位凝胶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天麻素离子敏感鼻用原位凝胶的体外释药特性与机制。方法:采用扩散池法考察天麻素鼻用原位凝胶的释药规律,并用无膜溶出法研究其释放机制。根据鼻腔释药环境的特点,设计了动态扩散池法,考察该原位凝胶的黏附性对释药的影响。结果:天麻素鼻用原位凝胶的释药符合一级释放模型,其溶蚀度较小且与释放度无明显相关性。与天麻素溶液剂相比,其鼻用原位凝胶能延长释药时间,增加释药量。结论:天麻素离子敏感鼻用原位凝胶主要通过扩散而非溶蚀方式释药,在鼻腔内的释药量可因其黏附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