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加疱疹区皮内注射对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及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作用。方法 65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神经阻滞加疱疹区皮内注射(治疗组)和单纯药物(对照组)。结果经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VAS、SIS(睡眠影响指数)均数差异比较(P<0.05)。皮损愈合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后遗痛发生率为2.7%,对照组14.3%。结论神经阻滞加疱疹区皮内注射疗效明显,对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术后持续泵注在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抑郁情绪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年龄在35~73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62例,ASAⅠ~Ⅱ级,采用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K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1例。K组:在手术结束时连接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2.6μg·kg-1、托烷司琼10 mg、艾司氯胺酮0.2 mg·kg-1加入到一定量的生理盐水中稀释到100 m L)持续镇痛泵注48 h。C组:镇痛泵配方中除不含艾司氯胺酮外,其他镇痛方案与K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24、48 h VAS疼痛评分,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24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DRS)评价两组患者术前1天(T0)、术后第3天(T3)、术后第5天(T5)、术后第7天(T7)抑郁评分。结果 与C组相比,K组12、24、48 h VAS镇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胸腔镜检查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该类患者合理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拟行胸腔镜检查术的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N组):术前20 min采用0.3%罗哌卡因+0.7%利多卡因30 mL行手术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局麻组(L组):手术开始前5 min采用1%利多卡因10~20 mL行手术切口局部浸润阻滞。术中根据两组疼痛情况间断追加舒芬太尼和/或咪达唑仑。比较两组入室时(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开始5 min(T2)、10 min(T3)、20 min(T4)VAS评分、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情况,术中舒芬太尼、咪达唑仑总用量,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L组相同时间点比较,N组T1、T2、T3、T4的4个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降低,T1、T2、T3的3个时间点MBP、HR均显著降低,T2、T3的2个时间点SpO2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皮内阻滞治疗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的疗效。方法将32例确诊为头面部急性带状疱疹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神经阻滞联合皮内阻滞+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每组16例,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睡眠评分、情绪评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治疗后睡眠、情绪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阻滞较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佳,PHN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正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促进和抑制血液凝固的物质相互作用,构成了凝血过程的自我控制与调节[1]。妊娠晚期产妇呈高凝状态,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这种状态有利于分娩及产后快速有效止血,避免产后大出血。但同时又易发生血栓和消耗性凝血病等产科并发症,严重威胁孕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本研究观察产妇在腰麻剖宫产术中凝血功能的变化,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产妇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颌下径路气管导管固定法在复杂颌面骨折手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18例复杂颌面骨折患者全麻诱导经口气管插管后,经下颌下间隙切一1.5cm~2.0cm小口建立隧道引出气管导管,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结果:18例均获成功,导管引出14例导管位置理想,2例导管偏深,2例偏浅,经调整到位。术中麻醉平稳,观测方便,头位变换、气管内吸痰方便。结论:下颌下径路气管导管固定法能有效避免气管导管对术野的干扰,且创伤小、安全,是复杂颌面骨折手术气管插管麻醉导管固定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0天。于出生第3天双脚趾出现红斑,散在丘疹。第5天开始腹泻,为水样至糊状便,中等量,日解10余次,稍酸臭,进食牛奶后腹泻加重。在当地治疗无效,且皮疹逐渐扩展至四肢末端及肛周。本门诊拟“肠病性肢端  相似文献   
8.
酮康唑外用治疗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等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于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应用酮康唑片剂(商品名:里素劳,由西安杨森公司生产)外用治疗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和花斑癣共68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硬质喉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不稳定型颈椎骨折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颈椎骨折患者60例,拟择期行颈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采用随机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硬质喉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组(观察组)和普通喉镜+插管钳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 min,均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分娩潜伏期镇痛应用中的可行性,并测定舒芬太尼的最适剂量。方法本院拟行无痛分娩的足月初产妇8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4组(n=20),每组产妇进入分娩潜伏期时(规律宫缩、宫口开大1cm),选择L2、3椎间隙穿刺成功后,A组给予舒芬太尼2μg;B组给予舒芬太尼4μg;C组给予舒芬太尼6μg;D组给予舒芬太尼8μg,每组产妇均将舒芬太尼采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到2.0ml后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而后向头端留置硬膜外导管,留置导管长度为3cm,同时连接硬膜外镇痛(PCEA)泵,镇痛药物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0.4μg/ml舒芬太尼,总量为100ml,首剂量设定为6ml,维持剂量为6ml,PCEA剂量为6ml,锁定时间为30min,PCEA维持至第一产程结束。观察各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PCEA首次给药时间及用药量、运动阻滞情况,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结果C、D组患者的镇痛起效时间快于A、B组(P〈0.05);C、D组患者镇痛持续时间长于A、B组(P〈0.05);B、D组PCEA给药量少于A组(P〈0.05);A组第一产程时间长于B、C组(P〈0.05);但D组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于A、C组(P〈0.05);各组在运动阻滞情况、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选用4-6μg舒芬太尼,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产科分娩潜伏期镇痛,且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