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8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作者试图采用免疫学的间接诊断方法,以确定对班氏和马来丝虫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与临床状态的相互关系。从亚周期型马来丝虫-沙鼠动物模型获得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作抗原,血清取自菲律宾班氏、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及非丝虫病流行区的居民。  相似文献   
3.
盘尾丝虫广泛分布于热带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地区。一些学者观察到非洲和美洲盘尾丝虫病的临床症状不同,认为是两大洲媒介-寄生虫复杂关系的差异导致了盘尾丝虫生物学上的差别。Tada(1981)用醋酸-地衣红压片技术计算体核数可以鉴定不同种的微丝蚴,本文用该技术比较了尼日利亚和中美洲危地马拉盘尾丝虫微丝蚴核的数目。从尼日利亚3例盘尾丝虫病人摘除的结节中获取微丝蚴,用冰醋酸-无水酒精(1:2)溶液固定,  相似文献   
4.
我国流行的班氏丝虫为夜现周期型,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微丝蚴(mf)在外周血液中周期性出现的机理虽然有不少学说,至今未完全阐明。我们在贵州省思南县华溪沟村对12例班氏mf血症者的mf在人体外周血液中出现的时间与当地传播媒介致倦库蚊叮人吸血活动规律,以及不同mf密度患者对致倦库蚊幼丝虫的感染情况等有关参数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贵州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地区的纵向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正安县石井乡及德江县尤盘村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后不再采取防治措施,连续5年及间隔10年纵向监测的结果。石井乡人群微丝蚴率由1980年的0.15%降至1981年0.07%、1983年0.04%及1985年0.05%,阳性者120mm~3血平均微丝蚴密度分别为6.5、11.5及3.5条,5年内未发现新感染病人;IFAT阳性率逐年下降;龙盘村人群微丝蚴率由1975年0.8%降至1985年0.48%,但尚存在较高密度微丝蚴病人,蚊媒阳性率较高,并发现Ⅲ期幼虫,血检亦查出1例新病人,IFAT阳性率高达23.5%,证明丝虫病仍在蔓延。分析认为,人群微丝蚴率及微丝蚴密度是影响丝虫病传播的重要因素,对于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地区,人群微丝蚴率降至0.5%时,不宜再采取大规模查治措施,而应着重抓好薄弱环节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对马来丝虫扫描电镜观察已有报道~[1-4],Franz等(1980)曾对班氏丝虫幼虫及微丝蚴作了扫描电镜观察~[5],但迄今未见有关班氏丝虫成虫扫描电镜观察的报道。1984年,我们对贵州地区马来丝虫及海南地区班氏丝虫成虫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7.
从感染马来丝虫的沙鼠腹腔收集微丝蚴(mf),以pH 7.4的PBS洗涤4次,除去腹腔细胞,低压冻干,捣碎,加PBS在4℃提取24小时,20 000转离心30分钟,测定上清液蛋白。成熟与未成熟的成虫用同法制备。解剖埃及伊蚊,收集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L_3),超声捣碎,提取蛋白。取6~8周龄的沙鼠,每组10只,隔2周注射含10μg mf抗原的PBS 0.2ml,共2次,对照组仅注射PBS。末次注射2周后以75条L_3进行皮下  相似文献   
8.
周期型班氏和马来丝虫微丝蚴实验感染东乡伊蚊,感染后逐日解剖媒蚊,观察两种丝虫在蚊体内发育。在温度26~28℃,相对湿度80℃~85%下,班氏幼虫于感染后12、36、60小时穿过胃臂进入胸肌,进胸率分别为59.4%(170/286)、95.6%(289/302)和82.9%(34/41)。平均感染率分别为70.1%和79.3%。于14.5和9.5天发有成感染期幼虫并进入头部和喙。同时观察两种丝虫形状大小和内部构造,与在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体内发育相似。作者认为,东乡伊蚊在实验室易于饲养,传代好,蚊卵保存于4℃冰箱6个月以上,实为两种丝虫的良好实验感染媒介。  相似文献   
9.
角膜白环病又称Coats氏角膜白环病。国内仅报告15例。曾××女22岁1982年11月23日因双眼红肿来诊,无眼外伤史。双眼视力均1.2,双眼睑肿胀,睑结膜明显充血,球结膜轻度水肿,结膜囊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右眼  相似文献   
10.
报道抗马来丝虫成虫代谢抗原(AWES5)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与初步鉴定。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IFAT检查结果,虫体横切面外壁出现强烈的荧光反应,说明AWES5可能是抗虫体表现抗原的单克隆抗(McAb),经鉴定免疫球蛋白亚类为IgG3。McAb-ES5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检测斑氏丝虫微丝幼血症77例,阳性75例,阳性率97.4%,斑氏丝虫晚期病人40例,阳性27例,阳性率67.5%。流行区正常人对照20例,阳性4例,阳性率20%,非流行区蛔虫感染31例为阴性反应。用Dot-ELISA可测血成虫抗原6.3pg/ml。实验结果证明,对检测丝虫病活动性感染有关。应用Dot-ELISA检测方法经济,简便易行,敏感性高,便于现场推广应用,对丝防后期检测残存传染源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