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脑损伤后神经内分泌变化及对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机体中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的两大调节系统。颅脑损伤时 ,人们易于注重神经系统的损害 ,而忽略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但Crompton[1] 在 10 6例闭合性脑损伤尸检中发现下丘脑损伤达 4 2 .5 % ,Korn blum[2 ] 在 10 0例脑外伤尸检中发现合并垂体损伤者达 6 2 % ,可见内分泌系统的损伤并不少见。笔者着重介绍颅脑损伤后内分泌改变和对代谢的影响。一、颅脑损伤后神经内分泌变化(一 )急性反应1.应激反应 :大多数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的结果发现 ,至少有三种垂体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泌乳素(PRL)、生长激素 (GH)…  相似文献   
2.
脑外伤急性期下丘脑和垂体功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报告57例脑外伤病人血清类洋地黄物质(EDLS)、催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生长激素(GH)的测定结果,并对其中29例行垂体兴奋试验,观察 PRL、、TSH、GH 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刺激的反应。结果显示:脑外伤后下丘脑和垂体分泌功能有明显变化,变化程度与脑伤严重程度有关。本文着重分析讨论这些变化对判断脑伤程度及估计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F-κB)及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CDK)在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 对54例已获确诊的脑星形细胞瘤组织(星形细胞瘤Ⅰ级13例,星形细胞瘤Ⅱ级16例,星形细胞瘤Ⅲ级14例,星形细胞瘤Ⅳ级11例)及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作免疫组化SP法染色,检测NF-κBp65及CDK4的表达水平,并对两者间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星形细胞瘤NF-κBp65、CDK4的表达在不同分级脑星形细胞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NF-κBp65与CDK4的表达有相关性(r=.5694,P<0.05).结论 NF-κBp65、CDK4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其恶性程度相关,NF-κBp65、CDK4表达情况可作为考察脑星形细胞瘤患者的独立指标,对NF-κBp65、CDK4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可能获得基因治疗脑星形细胞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判定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钢  郑履平  唐文渊 《医学争鸣》2007,28(8):711-713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影像学判定标准.方法:以140例垂体腺瘤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中判定的垂体腺瘤对海绵窦的侵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它们的MRI影像学表现,通过计算各项观测指标的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报值(PPV)和阴性预报值(NPV),来确定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影像学判定标准.结果:①肿瘤和海绵窦之间存在正常垂体者NPV为100%;②肿瘤未超过ICA内侧壁切线者NPV为100%,而肿瘤超过ICA外侧壁切线者PPV为100%;③海绵窦内侧静脉丛间隙存在者NPV为100%,而海绵窦外侧静脉丛间隙消失和≥3个海绵窦静脉丛间隙消失者PPV均为100%;④海绵窦内颈内动脉被肿瘤包绕在25% 以下者NPV为100%,而包绕在50% 以上者PPV为100%.结论: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的MRI影像学表现为:①肿瘤超过ICA外侧壁切线;②海绵窦外侧静脉丛间隙消失;③≥3个海绵窦静脉丛间隙消失;④窦内ICA被包绕≥50%.  相似文献   
5.
人载脂蛋白Eε3等位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人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ε3等位基因,测定序列,并构建带有人源性APOEε3等位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人胎儿脑组织中克隆得到APOEε3等位基因,与PMD19-T载体连接,再酶切PMDl9-T-APOE ε3,获得APOEε3基因,然后将其与表达载体pEGFP-N1连接,构建pEGFP-N1-APOEε3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并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目的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DNA测序证明APOEε3基冈序列正确,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在转染后的细胞中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N1-APOEε3真核表达载体,该表达载体能在真核细胞中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判断垂体腺瘤质地的可能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7例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垂体腺瘤,根据术中肿瘤质度分为质地软组(71例),质地中组(14例)和质地韧组(12例),与术前MRI检查T2WI加权成像的瘤体,桥脑比值(T/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组的T/P值分别为1.681±0.069,1.344±0.082,0.981±0.0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MRI T2WI的信号强度可判断垂体腺瘤的质地,对选择手术入路、手术困难估计、预后判断及选择合适的后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位垂体腺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9例病检确诊的异位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激素相关检查结果;根据异位的具体部位选择相应手术入路。结果本组9例异位垂体腺瘤中有内分泌症状者5例,但局灶压迫症状不典型;病变的MRI表现与一般垂体腺瘤相同,部位不典型,蝶窦和鞍上异位相对多见,而蝶鞍和垂体正常;功能性异位垂体腺瘤的激素相关检查符合一般垂体腺瘤表现;手术全切7例,并发症较轻,术后结合伽马刀治疗未见复发。结论激素相关检查有利于功能性异位垂体腺瘤的术前诊断和鉴别其他内分泌疾病,MRI表现对无功能性异位垂体腺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合理的手术入路结合术后伽马刀治疗或放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高血糖对皮层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组,胰岛素治疗组,分别测定各组伤前伤后血糖值,采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测定各组伤侧及健侧皮层GLUT-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应用TUNEL法测定各组伤侧及健侧皮层凋亡细胞数。结果TBI组伤后血糖明显升高,伤侧皮层GLUT-1表达明显减少,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胰岛素治疗组血糖变化不明显(P0.05),伤后12h,24h,48h,72hGLUT-1表达明显多于TBI组(P均0.01),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TBI组(P均0.01);各组健侧皮层GLUT-1表达和凋亡细胞数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TBI急性期高血糖可增加伤后脑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TBI急性期高血糖下调GLU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娄四龙  霍钢  郑履平  戴勤弼 《重庆医学》2007,36(19):1943-1945
目的 探讨p53、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63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53、bFGF蛋白的表达,检测CD34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并计数MVD;RT-PCR法检测p53、bFGF mRNA 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p53、bFGF和MVD表达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63例垂体瘤患者中,34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29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p53、bFGF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其MVD计数也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性腺瘤组中p53与bFGF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2,P<0.01); p53 mRNA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69,P<0.01);bFGF mRNA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r=0.81,P<0.01).结论 p53、bFGF、MVD可作为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评估预后的良好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法检测55例垂体腺瘤标本的MMP-2及TIMP-2的表达,分析其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显示MMP-2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强阳性及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和93.8%,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13.1%和43.5%(P<0.05或P<0.01)。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TIMP-2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和43.5%(P<0.0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和82.6%(P<0.05)。RT-PCR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MP-2 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1.126±0.081,0.425±0.083,P<0.01)。侵袭性腺瘤组TIMP-2 mRNA表达(0.209±0.032)较非侵袭性腺瘤组(0.768±0.050)显著降低(P<0.01)。侵袭性腺瘤组中MMP-2与TIMP-2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7,P<0.05),而非侵袭性腺瘤组中无相关性(r=-0.24,P>0.05)。结论MMP-2高表达及TIMP-2低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MMP-2及TIMP-2可以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