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便秘治疗机制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近年来中西医对便秘的研究状况进行简单回顾,认为现代医学对便秘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尚需加强。治疗上中医药有着独特的疗效,特别是对虚性便秘,且具有不易引起药物依赖性的优势,故存在着潜在而广阔的开发前景,但其治疗机制不清;目前已有研究提示,与胃肠运动有着脑肠肽的分泌及表达异常与便秘密切相关,故从该角度深入探讨中药治疗便秘获效的作用靶点可能对其机制的阐明有较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参附汤治疗心衰的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附汤为抗心衰的常用方药,目前关于其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尚未见详细的报道。本文通过系统综述参附汤的单味药和复方的化学成分和对心血管系统药理作用,以明确其治疗心衰的药理机制,并从参附汤的临床应用角度分析其适应证及局限性,从而达到临床规范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结肠肥大细胞与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结肠粘膜肥大细胞(MC)的影响及其与P物质(SP)、生长抑素(SS)免疫反应阳性的相关性,探讨该方治疗脾虚便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饥饱失常和过度疲劳配合燥结便秘的方法复制小鼠脾虚便秘模型,甲苯胺蓝改良法及LSAB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法进行MC和SP、SS的检测,用IMS型彩色图像系统和免疫组化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脾虚便秘模型小鼠结肠粘膜肥大细胞密度明显降低;其MC密度与结肠粘膜SP免疫反应阳性强度均值(r=0.6508,P<0.01)、面积(r=0.684,P<0.01)呈正相关;而与SS免疫反应阳性强度均值(r=-0.7568,P<0.01)、面积(r=-0.683,P<0.01)呈负相关.大、中剂量的枳术汤能使脾虚便秘小鼠结肠粘膜MC密度增加,并一定程度上使SP免疫反应阳性增强,SS的免疫反应阳性减弱.结论调节肠壁粘膜SP、SS免疫反应阳性强度,影响MC释放5-HT、组胺从而调整胃肠运动功能,这可能是枳术汤治疗脾虚便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黄芩汤对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湿热型结肠炎中Th1/Th2的状态以及黄芩汤对Th1/Th2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湿热型结肠炎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人工气候箱法造出大鼠湿热型体质,结合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建立湿热型结肠炎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湿热+TNBS组、黄芩汤组、美沙拉嗪组;对大鼠进行临床活动度观察、结肠组织的宏观和微观观察、检测结肠长度重量、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γ-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黄芩汤能够有效缓解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临床症状,降低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Th1细胞因子INF-γ和IL-12并提高Th2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表达。结论黄芩汤可以改善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调节Th1/Th2细胞的平衡,这可能是其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意识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分析早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136倒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综合组、针刺组、康复组和对照组。综合组早期开展针刺和康复运动治疗;针刺组做针刺治疗;康复纽做康复运动;对照组不针刺、不康复运动,仅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治疗前、后均对其进行Glasgow昏迷量表评定。结果:治疗30天后,综合组GCS评分9分以上有29人。针刺组27人,康复组22人,对照组20人,综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开展针刺及康复训练能明显缩短其昏迷时间,减轻意识障碍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商品名:思贝格)和利培酮(商品名:维思通)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6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组治疗8周后的有效率分别为90.7%和93%。两药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分别为23.2%和56.2%,有显著性差异(P〈0.05),齐拉西酮组出现泌乳、月经改变、体重增加明显低于利培酮组。结论齐拉西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更适合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相似文献   
7.
B细胞主要通过分泌各种抗体发挥免疫学作用,新近研究发现在B细胞中存在一种新的细胞亚群——调节性B细胞,它们可通过分泌IL-10和TGF-β1抑制获得性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发展和(或)加快炎症的恢复,相关研究表明此种细胞可在炎症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调节性B细胞的来源、功能、作用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精神科会诊中的谵妄与精神病专科医院中的谵妄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综合性医院中精神科会诊中的58例谵妄患者(会诊组)与同期在精神病院的54例患者(非会诊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并使用谵妄评分量表中文修订版(CAM-CR)测评。结果:会诊组中的谵妄患者年龄偏大,病因复杂,内科疾病以呼吸系统感染、脑卒中、心血管疾患多见,外科疾病以脑外伤、手术后、骨折多见,其中多系统疾病引起谵妄的几率最高,CAM-CR精神运动性抑制因子分显著高于非会诊组;非会诊组相对年龄偏小,病因简单,以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戒断、老年痴呆、抗精神病药应用不当多见,CAM-CR总分及意识水平的改变、知觉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会诊组。结论:综合性医院中的谵妄患者年龄大,病因症状复杂,误诊率高,预后差。会诊联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小鼠脾虚便秘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小鼠脾虚便秘模型,研究脾虚便秘的机制.方法 应用番泻叶泄泻、饥饱失常、限制饮水等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脾虚便秘小鼠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和大便的改变;用炭末推进实验检测肠道推进功能;采用比色分析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D-木糖含量.结果 模型组小鼠体重和大便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推进率明显降低,血清D-木糖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采用番泻叶泄泻、饥饱失常以及限制饮水等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制作脾虚便秘模型方法稳定且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脾虚便秘小鼠血浆中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肽(vasoactive intestine peptide,VIP)表达的变化,探讨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胃肠动力靶向调控的机制.方法:采用脾虚泄泻、饥饱失常以及燥结便秘等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制作脾虚便秘模型;造模组分别予以枳术汤、便秘通口服液、蒸馏水干预;用放射免疫方法观察SP和VIP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蒸馏水组的SP和VIP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1),经治疗后,枳术汤大、中剂量组恢复接近至正常水平,与模型组和蒸馏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模型胃肠动力的调控可能与SP和VIP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