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64岁。因咳嗽20多天,寒战、高热、头痛、神志不清1天,于1990年12月19日第三次入院。患者1981年10月27日因寒战、高热、头痛、神志不清10多小时入院。当时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白色浊液,WBC19.8×10~9/L,N0.93,L0.07,蛋白2.4g/L,氯化物110mmol/L,糖2.8 mmol/L,潘氏反应卅。血象:WBC1190×10~9/L,N0.82,L0.18,Hb100g/L。诊断流行性脑膜炎(下称流脑)。应用青  相似文献   
2.
肠道结石(粪石)是临床上少见之疾患,我科曾收治1例肺结核伴肠道结石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现报告如下。患者女,58岁。因反复咳嗽6年伴间歇性腹痛1年多、加剧20天入院。起始腹痛多在上腹部,后来渐波及全腹,呈持续性钝痛或胀痛,时而加剧,无反射痛,无恶心呕吐。大便多秘结,时有低热。体检:慢性病容,巩膜皮肤无黄染。心肺(一)。腹部未见肠型,全腹均有轻度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戊型肝炎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一般资料 观察组100例,男65例,女35例;年龄2~72岁,平均32岁。100例中,25例重叠HBV感染,19例混合HBV感染。对照组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7~48岁,平均30岁。其中重叠HBV感染20例,混合HBV感染6例。均参照1995年5月北京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11岁。因发热、纳差,下肢关节酸痛并出现紫癜3天,于1987年11月29日入院。发病后皮肤瘙痒,尿色渐黄,时有腹痛。Hb9.5g%。WBC12200/mm~2,N60%、L32%、E8%。血小板25万/mm~2,出血时间2分,凝血时间3分。嗜酸细胞计数980个/mm~3。SR4mm/h。尿常规正常,尿三胆阴性。体检:T38℃。神志清。急性病容。巩膜微黄。舌苔微黄,舌质偏红。心肺(一)。肝剑突下4cm、肋下2cm,  相似文献   
5.
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是重症肝炎之前兆,故积极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是防治重症肝炎的关键。1986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的“重黄肝汤”为主,配合西医一般保肝对症疗法,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50余例,收到良好效果,大大缩短了疗程,现报道如下。一、方药组成:生大黄15~30g(后下),芒硝15~30g(冲服),茵陈30~60g,梔子10g,金钱草30g,丹参15~30g,麦芽15~30g。二、治疗经过: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戊型肝炎48例临床分析福清市城关卫生院陈云福清市医院传染科郑丁光1995年1月至1996年10月,我们从门诊与住院病毒性肝炎病人中检查出抗-HEV阳性,并被确诊为戊型肝炎共48例。现作初步探讨。一、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男34例,女14...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5岁.以产后次日寒战、高热、头痛、人事不省29小时为主诉于1992年2月14日收住妇产科.起病先寒颤,后高热,无咽痛、流涕,时有咳嗽,无抽搐.病初极烦燥不安,不久人事不省.体检:T 37.3℃,P20次/分,R26次/分,BP 17/12k Pa.急性病容,神志昏迷,烦燥不安.呼吸较促.唇无发绀.瞳孔等大,对光反射消失,右上胸可见两点米粒大出血点.项部强直,时呈角弓反张.肌张力明显增强.心肺(-).肝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干扰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甲、乙、丙病毒性肝炎三重感染20例福清市区院陈宝春,郑丁光我科自1993年起,采用小剂量干扰素(α-IFN)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甲、乙、丙病毒性肝炎三重感染2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15...  相似文献   
9.
预防乙型肝炎在院内的医源性传播福清市医院胃镜室郑芳外科何世瑜传染科郑丁光福清城关医院陈云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HBV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及其废弃物的广泛污染是导致人群中形成大量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ASC)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做好如下工作以防乙肝在...  相似文献   
10.
破伤风系破伤风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其死亡率为10%~40%,我院自1973~1994年共收治230例破伤风患者,诊治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230例,男182例,女48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4天,新生儿205例,成人25例。 二、感染原因:外伤(如割伤、刺伤、擦伤等)11例,医源性(新生儿旧法接生或消毒不严密,1例在家放避孕环,2例牙科处理消毒不周)219例。 三、潜伏期:最短4天,最长7天(新生儿破伤风),成人病例在2周以内。 四、诊断标准与分型:依据病前有外伤史、或医源性病因,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三型。 (一)轻型: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局部或全身横纹肌痉挛,轻微抽搐或刺激后抽搐者。体温在38.5以内。本组有95例。(41.30%)。 (二)中型: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吞咽困难,并明显抽搐,轻度紫绀,但无窒息,体温在38.5~39.0℃。本组有105例(45.65%)。 (三)重型:除上述症状外,并有频繁的全身抽搐、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喉痉挛窒息,或呼吸衰竭,常有肺部感染等。体温在39.0℃以上。本组有30例(13.5%)。 五、并发症:喉痉挛窒息20例(8.70%),呼吸衰竭10例(4.35%),肺部感染60例(26.09%),硬皮症5例(2.17%),败血症4例(1.74%),心跳骤停15例(6.52%),脑水肿20例(8.70%),褥疮3例(1.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