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负压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在CT定位下钻孔置管入血肿腔,采用不同大小压力抽吸血肿,抽吸压力为40~65kPa,平均抽吸压力52.5kPa.抽吸血肿量为20~60mL,平均抽吸量40mL.结果:本组病例中恢复良好者23例(46%),中残19例(38%),重残8例(16%).结论:在CT定位下对...  相似文献   
2.
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38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治疗疗效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根据哥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标准,恢复良好(GR)17例占44.7%;中度残疾(MD)13例占34.2%;重残(SD)6例占15.8%;持续性植物状态(PVS)1例占2.6%;死亡(D)1例占2.6%。死亡原因为梗死灶范围过大严重脑水肿而死亡。结论脑外伤后并发脑梗塞残疾率、死亡率高,早期预防脑梗塞的发生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讨延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脑梗死病人红细胞过氧化脂质(LPO)、超氧化歧化酶变化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脑梗死病人静点尿激酶治疗,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红细胞LPO、SOD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LPO明显降低,SOD明显增高,两者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延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脑梗死后体内自由基增高,脂质过氧化反应及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获取正常人群的环池CT测量值,为临床研究工作提供基础形态学资料.方法 选择正常人群颅脑CT图像500例,分为10~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五个年龄组进行环池翼宽度测量.结果 各组环池两翼宽度差异无显著性;各组间环池左翼宽度差异无显著性;右翼宽度差异无显著性;10~60岁环池两翼宽度值:左翼(3.01±0.35)mm,右翼(3.00±0.34)mm,两翼(3.00±0.35)mm.结论 环池左右两翼宽度的CT测量值无明显差异,环池宽度CT测量值在各年龄组间无明显差异,研究环池翼宽度动态变化对脑受压的基础参考标准应以3mm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含有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载体,并分析其体外表达情况。方法将采用RT-PCR技术获取的大鼠BDNF的cDNA基因定向克隆入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通过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asy-1在细菌内同源重组形成重组腺病毒质粒pAd-BDNF,转染人胚肾293细胞后包装成有感染能力的重组腺病毒颗粒(Ad-BDNF)。重组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后,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BDNF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pAd-BDNF测序结果和预期一致,同源重组并经293细胞包装后形成重组腺病毒Ad-BDNF,重组病毒感染Hela细胞后能高水平表达BDNF。结论成功制备了重组腺病毒Ad-BDNF,感染细胞证实其呈分泌表达,为将其进一步应用于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治疗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脑室内注射BDNF对海马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 脑室内注射重组BDNF腺病毒4周后,Morris 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双标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海马新生神经元数目的 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增强(P<0.05);实验组大鼠海马DG区Brdu/DCX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7.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早期高压氧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当今我国颅脑外伤的发病率已经超过100/10万人口,国内颅脑外伤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重型颅脑外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颅脑损伤比较常见,对生命的威胁、劳动力的丧失,及其产生的并发症、后遗症状远较其他部位损伤时严重。在重型颅脑损伤抢救过程中,去骨片减压和由此而造成的颅骨缺损,造成了病人肉体和精神上的负担,而颅骨成型术则可解除这种负担。以往对整颅及其缺损受力情况的研究多采用干燥颅骨,本文用干燥颅骨及尸颅进行受力研究并进行两者之间对比。1 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病理状态下颅内静脉窦压与颅内压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收集其颅内静脉窦压及颅内压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颅脑损伤早期,颅内压低于4.0kPa时,颅内压与颅内静脉窦压呈正相关(r=0.577,P〈0.001)。随着颅内压的逐步升高,颅内静脉窦压增加并不明显,出现一相对的平台期,当颅内压上升至6.25kPa时。颅内静脉窦压反较平台期略有下降。结论在颅脑损伤早期,颅内压与颅内静脉窦压存在一压力梯度,保持颅内静脉的通畅对控制颅内压的升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脑幕裂孔切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基础上给予小脑幕裂孔切开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脚间池、环池、四叠体池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出院时的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脑幕裂孔切开术可有效缓解脑疝所致的脑干继发性损伤,并促进脑疝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