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胜华  林敏  李开奇 《医药导报》2010,29(5):627-628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21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9例和对照组108例。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qd,po;均常规给予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降颅压和保护脑细胞等药物治疗,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抗血栓药物。治疗组加用西洛他唑100 mg,bid,po。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B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西洛他唑联合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3.
邹胜华  林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26-527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8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8例偏侧舞蹈症在血糖控制不良情况下发作,表现为累及单侧肢体和/或面部的舞蹈样运动,头颅CT检查表现为舞蹈症状对侧的尾状核、壳核和(或)苍白球高密度影,头颅MRI检查为T1高信号,T2低信号,无水肿征象。结论偏侧舞蹈症可见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表现为偏侧肢体舞蹈样运动。CT表现为高密度影,MRI为T1高信号,T2低信号。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出血和缺血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伴左心室肥厚(LVH)的干预作用.方法EH伴LVH患者70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n=36)和依那普利组(n=34),总疗程26周.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并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①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显著降低LVMI(P<0.01),但两组对LVMl的降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均能逆转LVH,但氯沙坦能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干预模式对恢复期社区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的影响,为开展脑卒中家庭康复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70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入户干预、电话随访及主要照顾者联谊活动相结合的家庭康复干预,以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FIM)、中文版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进行评价。结果康复干预3个月、6个月后,干预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康复干预模式适应延伸卒中单元理念,符合当前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干预要求,能明显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CO中毒继发帕金森综合征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O中毒继发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与原发帕金森病鉴别。方法 对58例CO中毒后继发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3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临床资料作对照。结果 CO中毒继发帕金森综合症患者临床以肌强直、运动减少为主,静止性震颤少见,大部分伴有神经功能受损体征,MRI和脑电图结果异常率高于PD患者。结论 CO中毒继发帕金森综合征和PD病因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脑电图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80例ACS患者,并选择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40例(口服辛伐他汀20mg、QN、2月)和对照组40例(未服辛伐他汀,其余同治疗组);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hsCRP、白介素6(IL-6)。结果ACS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hsCRP、IL-6、血脂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之间血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sCRP、IL-6的升高与粥样斑块的破裂明显相关。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IL-6的水平,从而起到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邹胜华 《吉林医学》2015,(7):1296-1297
目的:分析和研究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6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应用于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减轻血肿对脑组织损害与压迫,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干预现状和干预需求。方法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自制的家庭康复干预现状及干预需求调查问卷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获得家庭康复干预的占84.3%,入户干预的仅11.8%;家庭康复干预内容大多停留在饮食、用药、运动训练指导上,日常生活能力、记忆、理解识别能力训练等开展率分别为47.1%、44.1%、24.5%,且干预效果不容乐观。干预需求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预防疾病复发指导、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运动训练指导、家庭康复环境布置指导、医生心理指导。结论社区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干预存在问题,专业人员家庭康复干预能力有待提高;建立并完善科学、可行的医院-社区-家庭网络化康复干预模式,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家庭康复水平,是现阶段我国社区脑卒中家庭康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检测技术对结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19(CK19)基因的表达。方法纳入50例合格患者,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RNA与免疫方法检测蛋白。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阳性率为60%。其中对低分化类型阳性率为80%。Duke''s分期的A型、D型为100%。无局部、远处转移患者阳性率分别是63.16%、72.73%。免疫方法有40例为阳性,阳性率为80%。其中对有局部、远处转移患者阳性率分别为96.77%、100.0%。结论免疫方法检测阳性率较高,但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更为灵敏,对早期、低分化类型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