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前后心脏结构和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测定17例成功接介入治疗的PDA患儿在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3个月BNP水平,并同时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23例相应年龄组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PDA组术前LVDd、LA、BNP高于对照组.PDA组BNP水平在术后3个月恢复,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LVDd、LA水平在术后第3天开始恢复,术后3个月进一步改善,但LVDd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别,LA已恢复至对照组水平.LVEF水平在对照组及PDA组均无明显改变.结论:PDA介入封堵术能改善心脏结构改变和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轻症支气管肺炎急性期IL-6在早期鉴别支原体肺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儿科2011年1月_2012年6月收治的轻症支气管肺炎患儿137例,其中支原体肺炎患儿62例,作为观察组,非支原体肺炎患儿75例,作为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健康体检组。所有研究对象分别检查血常规、CRP、IL-6及相关临床指标,回顾性分析各组患儿的1L-6、CRP情况。结果所有患儿中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为45.26%。急性期支原体肺炎患儿IL-6水平较非支原体肺炎及健康体检组明显升高(P〈0.05),急性期支原体肺炎CRP阳性患儿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非支原体肺炎组CRP阳性患儿(P〈0.05),急性期支原体肺炎CRP阴性患儿血清IL-6水平与非支原体肺炎组CRP阴性患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人院的轻症肺炎患儿中若IL-6明显增高,则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大,若伴CRP同步增高则往往可以临床诊断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3.
基因重组别藻蓝蛋白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基因重组别藻蓝蛋白(RAPC)的抑瘤作用,给皮下接种S180瘤细胞的小鼠,每天分别it及ip RAPC13.4mg/kg,6.7mg/kg和3.4mg/kg,共10d,第11d处死小鼠,称瘤重和胸腺重,计数白细胞。结果表明,RAPC对小鼠S180肉瘤有显著抑制作用,瘤重抑制率在45%~64%之间,ig及ip均有效,对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白细胞数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肺外损害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伴肺外表现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伴肺外损伤病例表现为循环系统损伤21例,消化系统损伤41例,神经系统损伤1例,泌尿系统损伤4例,皮肤损害损伤1例。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齐霉素治疗后全部治愈。结论临床应加深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致肺外损害的认识,以减少误、漏诊。  相似文献   
5.
应用基因重组微藻生产生物活性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藻是指进行光合自养的微型藻类,其种类繁多,代谢途径与生物活性物质也极具多样性,是理想的基因工程生物反应器。文章综述了微藻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生产高价值产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由于早产儿未能从母体中获得足够的IgG,血中IgG水平低 ,易发生各种感染。为预防早产儿感染 ,作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静滴丙种球蛋白(IVIG)预防早产儿感染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新生儿科自2000年1~12月住院早产儿60例。胎龄31~36周 ,体重1200~2400g;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 :无重度窒息及羊水、胎粪吸入、气管插管史 ,胎膜早破时间<12h ,临床无感染症象 ;产母无感染。1.2研究方法 (1)分组 :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2组。对照组30例、IVIG组30例。其中IVIG组体重<1500g3名 ,胎龄<32周4名 ;对照组体重<1500g2名 ,胎龄<32周…  相似文献   
7.
8.
纵隔化生性胸腺瘤临床少见,是胸腺上皮源性肿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最早由Suster等[1]于1997年报道.以往曾称为肉瘤样间质型胸腺瘤、低度恶性化生型胸腺瘤、低级别化生性癌、双相分化胸腺瘤等,2004年WHO正式命名为化生性胸腺瘤[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