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目前多采用中药等综合治疗,红外线在理疗、科研等治疗领域应用广泛,有人提出是否可以用其物理特性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产生治疗效应? 目的:制备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并采用红外线治疗观察实验性大鼠胃黏膜组织的变化。 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材料:选用35只成年雄性清洁级Wistar 大鼠,体质量180~230 g,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码为SCXK(冀)2003-1-003,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水杨酸钠为干燥粉剂批号为890720,北京市芳草医药化工研制公司生产,使用蒸馏水配制药物。红外线灯(220 V、200 W)由河北北方学院设备科购买。 方法: 实验于2005-06/2006-01在河北北方学院实验中心(省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干预:大鼠常规标准颗粒饲料饲养1周后,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动物进行造模, 即采用水杨酸钠、乙醇灌胃,刺激大鼠胃黏膜,并结合劳累、饥饱失常等多因素方法连续造模8周,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随机取5只进行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模型成功后,将造模动物随机分成非治疗组及红外线治疗组,每组11只。红外线治疗组用220 V,200 W的红外线灯,波长0.76~1.5 μm,垂直照射大鼠胃部投影区,1次/d,10 min/次,连续照射20 d。非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② 实验评估:大鼠造模后1,4,9,12周进行体质量检测,并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的炎细胞浸润及胃黏膜厚度变化。 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体质量变化。 ②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结果: 纳入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体质量变化:造模大鼠从第4周末开始,非治疗组及红外线治疗组体质量增长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逐渐下降,差异有显著学意义(P < 0.05)。②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非治疗组大鼠胃黏膜变薄,光镜下可见胃黏膜层腺体萎缩,炎细胞浸润,部分标本伴有肠上皮化生。红外线治疗组大鼠胃黏膜明显厚于非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炎细胞少于非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细胞形态、结构、体积均恢复或接近正常。 结论:红外线治疗可减轻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变薄及炎细胞浸润,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红外线对实验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进行照射的体质量变化情况,分析比较各组大鼠胃黏膜的病理形态及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70表达状况与意义。方法:实验在河北北方学院实验中心完成。3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27只进行造模,采用水杨酸钠、乙醇灌胃,刺激大鼠胃黏膜,并结合劳累.饥饱失常等多因素方法连续造模8周,建立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随机取5只进行预实验,确认模型成功后,将22只造模大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11只)和红外线治疗组(11只)。红外线治疗采用220V,200W的红外线灯,垂直照射大鼠胃部投影区,1次/d,10min/次,连续照射20d。光镜下观察胃黏膜厚度、炎症程度及壁细胞的形态.结构等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HSP70的表达状况。结果:造模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P&;lt;0.01),胃黏膜变薄(P&;lt;0.01)。光镜下可见胃黏膜层腺体细胞明显萎缩,炎细胞浸润,部分标本粘液腺化生。经红外线照射后,HSP70 100%表达;病理形态学观察可见大鼠胃黏膜增厚,与非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炎细胞明显减少,胃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体积均恢复或接近正常。结论:红外线是治疗大鼠萎缩性胃炎的一种有效途径。萎缩性胃炎大鼠在红外线刺激下,胃黏膜细胞增生。HSP70在防御功能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红外线对实验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进行照射的体质量变化情况,分析比较各组大鼠胃黏膜的病理形态及热休克蛋白(heatshockpro-teins,HSP)70表达状况与意义。方法:实验在河北北方学院实验中心完成。35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27只进行造模,采用水杨酸钠、乙醇灌胃,刺激大鼠胃黏膜,并结合劳累、饥饱失常等多因素方法连续造模8周,建立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随机取5只进行预实验,确认模型成功后,将22只造模大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11只)和红外线治疗组(11只)。红外线治疗采用220V,200W的红外线灯,垂直照射大鼠胃部投影区,1次/d,10min/次,连续照射20d。光镜下观察胃黏膜厚度、炎症程度及壁细胞的形态、结构等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HSP70的表达状况。结果:造模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P<0.01),胃黏膜变薄(P<0.01)。光镜下可见胃黏膜层腺体细胞明显萎缩,炎细胞浸润,部分标本粘液腺化生。经红外线照射后,HSP70100%表达;病理形态学观察可见大鼠胃黏膜增厚,与非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炎细胞明显减少,胃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体积均恢复或接近正常。结论:红外线是治疗大鼠萎缩性胃炎的一种有效途径。萎缩性胃炎大鼠在红外线刺激下,胃黏膜细胞增生。HSP70在防御功能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SAS),表现为在睡眠中反复出现暂时性呼吸停止,每晚7h左右睡眠中,呼吸暂停可达30次以上且每次在10s以上。目前常用多导睡眠仪或呼吸诊断仪通过临床监护进行诊断,但是价格昂贵复杂,不便推广。本文在详述该征及诊断同时还介绍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测SAS的有效方法,即利用人在呼吸时鼻腔周围的温度和压力变化,通过换能器来获得睡眠中的呼吸信息,利用运放构成简单电路,用计算器作计数器组成简易呼吸暂停检测装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红外线照射在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2,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红外线与胃黏膜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水杨酸钠和酒精的混合溶液灌胃,并结合劳累、饥饱失常等多因素建立大鼠CAG模型,采用红外线灯照射CAG大鼠,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PCNA及Bcl-2的表达.结果 PCNA及Bcl-2在模型对照组胃黏膜中均呈高表达(P〈0.05),但在红外线组均无显著降低.结论 红外线照射未能降低PCNA及Bcl-2 的表达,细胞的增殖调节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He-Ne激光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He-Ne激光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的影响,将5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非治疗组及各激光治疗组。应用2%水杨酸钠和30%酒精的混合溶液灌胃8周,刺激大鼠胃黏膜,并结合劳累、饥饱失常等多因素方法建立大鼠CAG模型,各治疗组在造模完成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6.24J·cm-2,4.80J·cm-2,3.36J·cm-2)的He-Ne激光照射,每日一次,连续20d,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的变化。发现3.36J·cm-2的He-Ne激光组与非治疗组比较,胃黏膜变厚(P<0.01),炎细胞减少(P<0.05),细胞形态、结构、体积、均恢复或接近正常;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表明3.36J·cm-2的He-Ne激光照射能够促进CAG大鼠的胃黏膜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建立稳定、价廉、实用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方法:采用2%水杨酸钠和30%酒精混合溶液灌胃,并结合劳累、肌饱失常等多因素方法刺激Wistar大鼠胃粘膜8周。结果:CAG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胃粘膜腺体萎缩、炎细胞浸润,壁细胞数量减少且部分呈空泡样变性,停止作用4周后仍无恢复。结论:多因素联合作用8周能建立良好的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且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红外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目前多采用中药等综合治疗,红外线在理疗、科研等治疗领域应用广泛,有人提出是否可以用其物理特性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产生治疗效应? 目的:制备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并采用红外线治疗观察实验性大鼠胃黏膜组织的变化.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材料:选用35只成年雄性清洁级Wistar 大鼠,体质量180~230 g,由河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码为SCXK(冀)2003-1-003,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水杨酸钠为干燥粉剂批号为890720,北京市芳草医药化工研制公司生产,使用蒸馏水配制药物.红外线灯(220 V、200 W)由河北北方学院设备科购买.方法: 实验于2005-06/2006-01在河北北方学院实验中心(省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干预:大鼠常规标准颗粒饲料饲养1周后,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动物进行造模, 即采用水杨酸钠、乙醇灌胃,刺激大鼠胃黏膜,并结合劳累、饥饱失常等多因素方法连续造模8周,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随机取5只进行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模型成功后,将造模动物随机分成非治疗组及红外线治疗组,每组11只.红外线治疗组用220 V,200 W的红外线灯,波长0.76~1.5 μm,垂直照射大鼠胃部投影区,1次/d,10 min/次,连续照射20 d.非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②实验评估:大鼠造模后1,4,9,12周进行体质量检测,并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的炎细胞浸润及胃黏膜厚度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大鼠体质量变化. ②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结果: 纳入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体质量变化:造模大鼠从第4周末开始,非治疗组及红外线治疗组体质量增长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逐渐下降,差异有显著学意义(P < 0.05).②胃黏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非治疗组大鼠胃黏膜变薄,光镜下可见胃黏膜层腺体萎缩,炎细胞浸润,部分标本伴有肠上皮化生.红外线治疗组大鼠胃黏膜明显厚于非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炎细胞少于非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细胞形态、结构、体积均恢复或接近正常.结论:红外线治疗可减轻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黏膜变薄及炎细胞浸润,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照射足三里穴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液pH值、胃黏膜壁细胞超微结构及血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及激光穴位组。通过给予水杨酸钠、酒精灌胃并结合禁食禁水、跑步劳累等干预将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及激光穴位组大鼠制成CAG动物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药物组、针刺组及激光穴位组大鼠分别给予药物(如延参健胃胶囊、康复新液灌注)、针刺、激光穴位照射干预。于治疗14d后断头取血,采集稀释胃液及部分胃组织;利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中NO含量,采用酸度计测定胃液pH值,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模型组大鼠胃液pH值、血清中NO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其壁细胞胞膜结构缺失、部分溶解,线粒体肿胀。药物、针刺足三里穴及激光照射足三里穴均能降低胃液pH值及血清中NO含量,并且以激光穴位组胃液pH值及血清中NO含量的改善情况尤为显著,与模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壁细胞胞膜结构完整,胞浆细胞器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激光照射足三里穴能促进CAG大鼠壁细胞结构及功能恢复,提高胃酸分泌并降低血清NO水平,对缓解CAG病情具有较好疗效,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红外线对实验性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水杨酸钠、酒精灌胃,刺激大鼠胃粘膜,并结合劳累、饥饱失常等多因素方法连续造模8周,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模型..红外线治疗采用220V,200W的红外线灯,垂直照射大鼠胃部投影区,1次/日,10min/次,连续照射20天.光镜下观察胃粘膜的炎症程度及壁细胞的形态、结构等,用测微器测量胃粘膜厚度.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P<0.01),胃粘膜变薄(P<0.01).光镜下可见胃粘膜层腺体萎缩,炎细胞浸润,部分标本伴有肠上皮化生.红外线治疗组大鼠胃粘膜增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炎细胞明显减少(P<0.05),细胞形态、结构、体积均恢复或接近正常.结论:红外线是一种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