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邵章海 《医药世界》2009,11(5):104-104
1病历摘要女,55岁。头痛30a余,视力下降1a,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25,双眼底视乳头色淡,边界清,无内分泌症状,无视野缺损,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CT显示鞍区类圆形均匀一致的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光滑,约2.1cm×1.9cm,CT值54~66Hu。核磁共振显示:鞍内及鞍上哑铃形肿物,略偏后,T1、T2加权均为高信号,大小约2.3cm×2.0cm×3.0cm,边缘光滑,视神经受压向上推移,蝶鞍下限。术前诊断:垂体腺瘤,行手术治疗。术中见鞍上肿物,呈囊性,包膜似两层蛛网膜厚,囊内均为乳白色略黏稠液体,全部吸除囊液,前方及侧方囊液切除,下方为鞍隔。病理回报:颅咽管瘤(鳞状上皮形)。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女 ,5 5岁。头痛 30 a余 ,视力下降 1a,右眼视力 0 .4,左眼视力 0 .2 5 ,双眼底视乳头色淡 ,边界清 ,无内分泌症状 ,无视野缺损 ,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 CT示鞍区类圆形均匀一致高密度影 ,边缘光滑 ,约 2 .1cm× 1.9cm大小 ,CT值 5 4~6 6 Hu。头颅 MRI显示 :鞍内及鞍上亚铃形肿物 ,略偏后 ,T1 、T2加权均为高信号 ,大小约 2 .3cm× 2 .0 cm× 3.0 cm,边缘光滑 ,视神经受压 ,向上推移 ,蝶鞍下陷。术前诊断 :垂体腺瘤。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鞍区肿物 ,呈囊性 ,包膜似两层蛛网膜厚 ,囊内均为乳白色略粘稠液体。全部吸除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经验。方法回顾18例垂体腺瘤经鼻蝶手术的疗效。结果手术镜下全切除18例,次全切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均在短时间内治愈,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经鼻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慢性硬膜下血肿,好发于婴幼儿及老年人,婴幼儿多数为产伤所致,老年人一般大多数有明确的外伤史,少数无外伤史。钻孔引流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最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以往单孔及双孔冲洗引流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我科近7 a采用单孔不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5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20例,女5例,年龄32~85(平均58)岁。1.2手术方法在局麻或者全麻下行顶结节处钻一骨孔,将骨孔后缘咬一斜坡,放射状剪开硬膜,用棉片填塞骨孔,防止气体进入,引流管剪3个左右侧孔,迅速向额部方向插入引流管,根据血肿前后径长短,决定引流管插入深度,一般5 cm左右,夹闭引流管,缝合头皮,回到病房打开引流管,引流袋抬高10 cm左右,缓慢放出血液。24 h后血肿流出减少,降低引流袋高度。如果双侧引流要放一侧引流管时夹闭另一侧引流管,防止颅内压过低进入气体,或者再出血。如果引流管堵塞,可以缓慢抽吸引流管,或者用生理盐水冲洗,大多数引流管可以再次通畅,如果仍不通畅,可以注入尿激酶2万U夹闭引流管2 h,然后打开引流管继续引流。2 d后复查CT,如果中线移位恢复,血肿腔显示薄层低密度影,引流量不多,即可拔引流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及经验.方法 对28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穿刺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结合腰大池引流的方法治疗.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疗效.结果 住院期间生存23例,死亡5例.术后随访6~ 12个月,ADL评定:恢复日常生活(Ⅰ级)4例,日常生活自理(Ⅱ级)9例,生活需要帮助(Ⅲ级)7例,卧床不起、有意识2例(Ⅳ级),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再次发生脑出血死亡.结论 应用侧脑室穿刺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结合腰大池引流的方法治疗脑室铸型出血,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