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打破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汤剂"慢肝1号"联合α2b干扰素(安德隆)治疗,对照组采用α2b干扰素(安德隆)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对CD4+、CD8+、Th1、Th2可能的作用。结果:两组好转率比较,χ2=18.221,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12.434,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两组AL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CD4+、CD8+、Th1、Th2均显著下降。结论:"慢肝1号"方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具有一定打破免疫耐受的作用,其联合干扰素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具有一定早期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邵发助 《江西医药》2014,(6):527-52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新诊断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口服二甲双胍,研究组另外加用中医补肝肾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脂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CHO)的变化及影像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ALT、AST、TG、CHO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中医补肝肾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验证补肾健脾散是否具有提高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对抗病毒药物的应答作用。方法: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取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1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只服拉米夫定(贺普丁);治疗组101例,予拉米夫定(贺普丁)合补肾健脾散治疗。经过2年治疗后,观察HBV-DNA定量,HBe Ag血清转换率及HBs Ag转阴率的数值变化。结果: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为60.39%,HBe Ag血清转换率为44.56%,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提高,卡方检验结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HBs Ag转阴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补肾健脾法在治疗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提高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应答率,提高HBV-DNA转阴率及HBe Ag血清转换率,但对HBs Ag转阴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打破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自拟中药汤剂“慢肝1号”,加用α2b干扰素(安德隆)抗病毒治疗30例无症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对CD4+、CD8+、Th1、Th2可能的作用;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乙肝病毒携带患者,在HBV复制指标的阴转率和HBsAg定量下降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年后转氨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T辅助细胞(Th1、Th2)、T淋巴细胞(CD4+、CD8+)有关;结论 “慢肝1号”方对于乙肝病毒携带患者具有一定打破免疫耐受的作用,其联合干扰素对于乙肝病毒携带患者具有一定早期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