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目的比较传统二尖瓣置换术与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对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过去二尖瓣置换术58例,其中传统二尖瓣置换术33例为A组,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25例为B组,观察围术期多巴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3个月时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心室直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左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等指标与术前对比改善情况。结果B组各项指标均优于A组。结论二尖瓣置换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有助于术后心功能改善和长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000年~2003年收治的3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死亡3例.死亡率7.9%,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保留瓣下结构、人工瓣膜合理的选择和匹配及加强术后处理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采用带上下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22例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全组均采用保留双胸廓内动脉和腹直肌血管,行胸骨180°翻转,翻转后将保留的血管蒂置于胸骨前。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均有明显效果,无胸骨缺血坏死,无肺不张和肺部感染,胸腔积液2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带上下血管蒂胸骨翻转术治疗漏斗胸近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18例临床资料,分析术前漏诊及误诊原因,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的解剖学特征和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本组18例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右室流出道疏通术,术后未发现低心排及残余分流,均痊愈出院。结论: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应与法乐氏四联症、双腔右心室等相鉴别。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可经右心房或右室纵切口清除流出道肥厚肌束。  相似文献   
5.
<正> 我院自1992年元月至1999年元月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67例,现就其诊疗体会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2例,女15例。年龄4~71岁。开放性损伤6例,闭合性损伤61例。交通事故44例,重物挤压6例,钝击伤4例,刀伤4例,枪击伤1例,坠落伤8例。其中肝右叶损伤41例,肝左叶损伤15例,双侧肝叶损伤10例,肝癌外伤破裂1例。术前合并不同程度休克53例,合并颅脑损伤5例,合并肋骨骨折、肺挫伤11例;合并脾破裂6例,合并胰腺损伤1例,合并肠管破裂4例,合并四肢骨折5例。其中合并1处以上损伤21例。临床分类 以中山恒明Ⅳ度分类法分类:Ⅰ度,包膜撕裂肝实质伤11例,Ⅱ度,伤口不及3cm,深不及1cm的轻度裂伤25例;Ⅲ度:伤口长5~10cm,深1~4cm的较大裂伤26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2008年2月手术治疗的12例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5例漏诊,3例不能确定诊断。全部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矫治术。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无并发症。术后随访6~36个月,症状消失,生活质量良好。结论: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前不易确诊,容易漏诊,超声应注意对肺静脉开口及血流的观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邵双印 《中原医刊》2009,(15):23-24
目的总结本院自2003年至2008年用自制单向活瓣补片治疗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型室间隔缺损15例的经验。方法对收治的15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室间隔缺损患者行单向活瓣补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结果本组15例病人无手术死亡,疗效满意,1周时有7例右向左分流,3周时右向左分流消失。随访3个月病人自觉症状改善,肺动脉压下降。结论单向活瓣补片能降低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率,降低围术期死亡率,围术期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改良式右胸径路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中上段食管癌的右三切口手术治疗。方法采用右胸、右颈、上腹正中切口,胃-食管颈部单层宽边吻合行食管癌根治术26例。结果本组26例患者1例广泛浸润无法切除,余25例均顺利康复,无围术期死亡,无吻合口漏。1例轻度吻合口狭窄,经扩张后治愈。无吞咽困难,无声嘶。结论改良式右胸径路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简便有效,切除彻底,淋巴结清扫彻底,是治疗胸上段食管癌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 ,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为了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院在 10年间采用手术切除 ,术中局部注射抗癌药物 ,配合噻替哌长疗程膀胱内灌注和小剂量呋喃氟尿嘧啶口服预防肿瘤复发 2 8例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8例 ,男 2 4例 ,女 4例。年龄 38岁~ 71岁 ,平均 5 4岁。首发症状均为全程无痛间断肉眼血尿 ,时间 10天至 1年半。肿瘤位于膀胱后壁 17例 ,侧壁 6例 ,三角区附近5例。单发 2 6例 ,多发 2例 ,其中 1例为复发性。肿瘤直径 0 5~ 2 .0cm。经膀胱镜、B超检查 ,组织学诊断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RIPC+RIPostC)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招募于本院手术室接受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0例, 年龄44~64岁,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C组)和处理组(R组), 每组40例。R组患者于CPB开始前30 min实施RIPC, 并于CPB结束前30 min实施RIPostC。具体处理措施:患者下肢绑好充气式袖带, 充气加压直至压力为200 mmHg(1 mmHg=0.133 kPa), 保持5 min, 随后袖带完全放气直至压力为0;5 min后再次充气加压, 如此进行3个循环;C组将袖带绑于患者下肢, 但不进行充气及放气操作。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3天时抽取外周静脉血并测定血常规。术后3天内采用重症监护室(ICU)意识障碍评估法(CAM-ICU)进行POD的评估。神经认知测试在术前、出院时和术后3个月进行,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和痴呆症(AD)的评估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 并排除术前<24分的患者。记录术中及术后任何不良事件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或低血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