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云南白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观察两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的情况、血肿吸收速度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应激性溃疡出血率观察组为7.5%。对照组为25.0%。两组对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观察组血肿全部吸收率为67.5%,对照组为4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云南白药治疗脑出血并防治应激性溃疡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Olomoucine对局灶性脑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及胶质疤痕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模型组27只和干预组33只。3组均手术暴露颅骨,模型组和干预组建立光化学法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之后干预组腹腔注射Olomoucine,分别将3组大鼠于处理后3、7、30 d处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梗死灶周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Western blot法观察损伤侧皮质GFA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周期素蛋白A(CyclinA)和周期素蛋白B1(Cy-clinB1)的表达。结果:缺血后各组梗死灶边缘区GFAP表达明显增强,缺血后7和30 d模型组GFAP表达明显强于干预组(P<0.05),并且7和30 d对照组缺血边缘区可见胶质疤痕形成,尤以30 d最为明显;GFAP、PCNA、Cy-clinA和CyclinB蛋白的表达,模型组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Olomoucine可部分抑制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疤痕的形成。该结果提示调控细胞周期可能是治疗脑缺血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观察2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的情况、血肿吸收速度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观察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应激性溃疡出血率观察组为7.5%,对照组为25.0%,2组对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观察组血肿全部吸收率为67.5%,对照组为4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云南白药治疗脑出血并防治应激性溃疡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烟雾病的理解和认识。方法收集本院30例证实为烟雾病患者MSCTA影片(包括原始轴位影片、VR、MIP、MPR后处理影片),结合脑血管造影结果及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颈内动脉系统狭窄及闭塞,单侧者10例,双侧者20例;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者9例;大脑后动脉及颈外动脉系统侧支循环形成20例;合并动脉瘤者11例。所有病例均可见异常血管网,部分患者行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烟雾病为脑底动脉进行性狭窄、闭塞及广泛侧支循环形成的疾病,它不仅累及颈内动脉系统,还累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MSCTA可代替DSA作为烟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成人烟雾病的临床、头颅CT和DSA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的的临床、头颅CT和脑血管造影(DSA)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1例病例的临床、头颅CT和DSA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80%的患者首发症状是以出血为主,主要集中在大于40岁年龄组,头颅CT扫描示脑室系统出血、脑实质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30岁以下以缺血性表现为主,头部CT扫描多未见异常密度灶,仅少数可见低密度灶或软化灶.21例DSA表现为ICA末端狭窄或闭塞,脑底烟雾状血管网以及侧枝循环血管网形成.结论DSA检查是确诊烟雾病的主要方法,临床上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无明确病因的脑实质出血或脑缺血发作均应常规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GDC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DSA监视下,经股动脉,采用GDC栓塞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死亡率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术后死亡2例,术后随访1—2年,无再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例,病死率6.7%;对照组病程中死亡5例,随访1—2年再发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4例,病死率3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GDC早期栓塞能显著降低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