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Ganz入路与S-P入路治疗PipkinⅠ和Ⅱ型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惠州市博罗县杨桥卫生院以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ipkinⅠ或Ⅱ型股骨头骨折患者29例,其中采用Ganz入路12例,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15~70岁,平均36.83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9例,高空坠落伤3例。S-P入路17例,男性15例,女性2例;年龄17~73岁,平均37.53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3例,高空坠落伤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的差值ΔHGB、末次随访时Thompson-epstein评分的差异,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及截骨片延迟愈合发病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nz组与S-P组ΔHGB分别为(17.01±4.18)、(11.35±4.3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nz组随访(17.75±3.49)个月,S-P组随访(18.71±4.04)个月,两组末次随访Thompson-epstein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的发病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nz组发生1例截骨片延迟愈合。结论S-P入路和Ganz入路均能充分暴露术野,有效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相似;Ganz入路隐性失血较多,且存在截骨片延迟愈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Sehatzher分型Ⅳ、Ⅴ和Ⅵ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03—2006年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术前进行详细的手术设计,螺旋CT平扫及三维图像重建,制订手术方案,术中用T或L型钢板固定。结果随访10~23个月,平均18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良率83.3%。结论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目的是获得一个稳定的、对线和运动良好以及无痛的膝关节,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创伤后骨关节炎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老年髋部骨折继发性对侧髋部骨折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26例单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病例,对继发性对侧髋部骨折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风险因素主要为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方式、伴发的疾病、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等。结果 326例单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继发对侧髋部骨折17例,继发对侧髋部骨折率5.22%。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方式、伴发疾病、抗骨质疏松药物的使用都是继发对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治疗中,要对骨折治愈后继发对侧髋部骨折率的危险因素进行重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稳定系统(LISS)和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38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LISS组和髁支撑钢板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骨不连发生率、内固定失效率和深部感染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用Schatzk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来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LISS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不愈合发生率和深部感染发生率等指标方面均优于髁支撑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骨折愈合率、骨不连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总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参照Schatzk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LISS组优良率为85.00%;髁支撑钢板组优良率为83.33%;两组膝关节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支撑钢板组有3例发生松动,LISS组有1例发生松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妇女是股骨远端骨折的高发人群,LISS和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相当,应根据手术者的经验和患者的个体情况等选择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微型钢板治疗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3例桡骨头粉碎性骨折采用微型钢板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Mason Ⅲ型20例,Mason Ⅳ型3例,术前肘关节伸屈弧度平均68°(46°~75°),旋前平均30°(15°~35°),旋后平均29°(20°~40°)。术后按Broberg-Morrey评估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全部病例获得3~18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术后肘关节伸屈弧度平均135°(100°~145°),较术前平均改善67°;旋前平均72°(45°~85°),较术前平均改善42°;旋后平均68°(40°~76°),较术前平均改善39°。按Broberg-Morrey评估标准:优1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86.9%。随访期间,出现1例内固定失效,螺钉松脱,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桡骨头坏死、感染及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疗效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7年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66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分型、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内科合并疾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复位质量、术中是否植骨、是否行石膏制动、是否行CPM功能锻炼等。其中男性44例,女性22例;年龄23~64岁,平均35.86岁;道路交通伤40例,高处坠落伤14例,摔伤7例,其他伤5例。依据膝关节HSS评分将患者分为优良组和非优良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股骨远端骨折LISS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26±7.14)个月;截止末次随访,62例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8±0.7)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优32例,良17例,可12例,差5例,优良率为74.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18)、骨折AO分型(P=0.000)、手术时机(P=0.000)、复位质量(P=0.000)、是否行CPM功能锻炼(P=0.011)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443,95%CI:1.736~37.546,P=0.027)、骨折AO分型(OR=20.665,95%CI:3.884~57.365,P=0.009)、手术时机(OR=9.882,95%CI:1.557~30.754,P=0.043)、复位质量(OR=15.667,95%CI:3.206~49.758,P=0.015)、CPM功能锻炼(OR=10.646,95%CI:1.652~34.376,P=0.036)为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年龄、骨折AO分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CPM功能锻炼等。  相似文献   
7.
王晓锋  邬哲慧  张志文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357-1358
目的探讨在肱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中,对比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方式治疗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前外侧入路方式治疗疾病,而实验组则采取改良后外侧入路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手术情况上,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在患者肘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上,实验组功能优良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肱骨中下段骨折疾病,相比应用前外侧入路的手术方式,采取改良后外侧入路的手术方式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康复时间短及手术预后效果良好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比较,分析2006年9月~2009年9月经股骨近端锁定钢板、DHS治疗的96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锁定钢板组比DH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但DHS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技术固定牢靠、并发症少,较DHS更适合治疗EvensⅢ型以上及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DHS内固定技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大,较适合Evens Ⅰ、Ⅱ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对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采用X线片检查及临床功能评定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1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优良率达81.3%.结论 DHS内固定手术治疗陈旧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行之有效的,手术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内固定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肱骨远端后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6例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后外侧入路组和前外侧入路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后外侧入路组采用肱骨远端后外侧入路,前外侧入路组采用前外侧入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桡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后外侧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3个月肘关节屈曲及伸直活动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Mayo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后外侧入路组Mayo关节评分高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后外侧入路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前外侧入路组(P<0.05);两组患者的桡神经损伤比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效果较好,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桡神经损伤发生率未增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