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对1997年3月~2008年10月贵州省凤冈县迎新路龙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468例(年龄:3~72岁),急性阑尾炎住院手术和非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其中3~12岁82例。13~18岁123例,19~40岁110例,41~60岁84例.61~72岁69例;妊娠期阑尾炎25例,手术治疗413例.保守治疗55例;结合临床,经整理分析,总结出如下经验.受益匪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训练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6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使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有氧运动组(Swim),另取一组为假手术组(Sham),仅分离颈总动脉不结扎),每组12只.造模4周后进行干预,Swim组予以每日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1996年7月~2008年8月收治的123例双侧腹股沟疝病例进行了单侧或双侧的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数双侧疝病例可以通过一次性手术治疗而获得痊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结经验, 规范手术范围及方式, 减少可避免的再次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行再次手术的60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 通过不同区域肿瘤复发的临床特征描述及比较其与再次手术后复发的差异, 分析再次手术原因及影响再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 患侧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有11例(18.3%);仅有患侧侧区淋巴结转移(late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LNM)有34例(56.7%);喉返神经后方LNM有6例(10.0%);对侧LLNM有10例(16.7%)。单因素χ2分析发现再次手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 初次手术时年龄更大(P=0.003), LNM数目更多(P=0.037), 再次手术前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水平更高(P=0.034)。多因素分析中, 初次手术LNM数目(OR=1.174, P...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基础电针组、脑肠共治电针组、针药结合组,每组10只,另设假手术组10只。基础电针组给予“百会”“大椎”“肾俞”电针30 min;脑肠共治电针组采用基础电针组穴结合“足三里”电针30 min;针药结合组采用基础电针组穴结合益生菌灌胃联合治疗,各组干预均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水迷宫实验评价各组大鼠治疗前后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18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肠黏膜形态学改变,透视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肠黏膜损伤,海马神经元明显减少,血清中IL-1β、IL-18含量升高(P<0.01),肠道中有害菌相对丰度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基础电针组、脑肠共治电针组、针药结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血清中IL-1β、IL-18含量降低(P<0...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中药蕲蛇不同部位及不同饮片规格中氨基酸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以期诠释古人炮制意图。方法:用高效液相测定样品中氨基酸含量,流动相:A:0. 05 mol·L~(-1)乙酸钠(pH6. 4)-(体积分数) 0. 1%二甲基甲酰胺,B:水-乙腈(1∶1),流动相比例:B相:11 min 20%→30 min 30%→35 min 55%→40 min 60%→42 min 95%,流速:1 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蕲蛇不同部位及不同饮片规格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赖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等含量均较高,胱氨酸等含量均最少。不同部位总氨基酸:蕲蛇肉(52. 56%)蕲蛇鳞(44. 85%)蕲蛇尾(44. 43%)蕲蛇骨(42. 69%)蕲蛇头(42. 08%)蕲蛇药材(40. 84%);必需氨基酸:蕲蛇肉(18. 73%)蕲蛇鳞(15. 72%)蕲蛇骨(14. 92%)蕲蛇尾(13. 57%)蕲蛇药材(13. 45%)蕲蛇头(13. 43%);蕲蛇酒炙后总氨基酸降低5. 43%,必需氨基酸降低1. 65%,除缬氨酸含量略显升高0. 11%,其余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分别降低0. 54%、0. 25%、0. 16%、0. 10%、0. 07%。结论:蕲蛇不同部位及酒炙后氨基酸种类相同,但含量存在差异。蕲蛇肉氨基酸类活性物质含量最高,蕲蛇酒炙后具有不良气味氨基酸含量降低,为古人的炮制意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中药蕲蛇饮片炮制矫味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电子鼻技术对中药蕲蛇药材及其不同饮片规格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中药炮制对蕲蛇矫正不良气味的物质基础,以期诠释古人炮制意图,为蕲蛇饮片炮制规范化奠定基础。方法:样品在超快速气相色谱电子鼻HeraclesII上进行测定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数据处理,通过AroChemBase数据库对化合物进行定性,并用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测定蕲蛇药材及其不同饮片规格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蕲蛇药材、蕲蛇、蕲蛇肉及酒蕲蛇中分别检测出7种、12种、12种和11种挥发性物质,其共有成分有6种。其中二甲基硫醚的相对含量均最高,蕲蛇药材54.22%、蕲蛇89.45%、蕲蛇肉73.27%、酒蕲蛇88.89%。二硫化碳相对含量:蕲蛇药材(10.12%)蕲蛇肉(3.33%)蕲蛇(2.69%),其在酒蕲蛇中未检出;己醛相对含量:蕲蛇药材(2.57%)蕲蛇肉(0.61%)蕲蛇(0.36%)酒蕲蛇(0.25%)。蕲蛇三种饮片均另检出3-甲基-1-丁醇、异戊酸乙酯、香茅醛、乙酸苯乙酯、L-香芹酮等5种偏香味物质。结论:二甲基硫醚可能为蕲蛇特异气味的主要物质基础,而二硫化碳、己醛可能为蕲蛇腥臭等不良气味的物质基础。蕲蛇炮制以后气味改善可能与二硫化碳、己醛等成分的降低及3-甲基-1-丁醇、异戊酸乙酯、香茅醛、乙酸苯乙酯、L-香芹酮等5种偏香味物质的出现有关,为蕲蛇炮制矫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活性氧(ROS)水平、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电针组选取"百会""大椎"及双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再手术的原因,总结减少再次手术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行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患者222例,根据其初次手术前的临床评估情况,将患者分为cN0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cN0)、cN1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cN1)、分化型甲状腺癌未评估(DTC unknown)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随访统计其再次手术间隔时间、初次手术方式及再次手术区域,分析总结其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对策。结果 222例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TC)219例,滤泡状癌(FTC)3例;首次手术术前或术中评估为DTC cN0 63例(284%),DTC cN148例(216%),DTC unknown27例(122%),甲状腺良性肿瘤组84例(378%)。首次手术为良性肿瘤组再次手术均在1年内,DTC cN0组为13个月(15天~132个月),DTC cN1为12个月(4~18个月)。在DTC cN0组中初次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甲状腺全切有40例(占635%);在DTC cN1组中初次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患侧中央区及侧区淋巴结清扫有39例(813%)。侧区淋巴结出现转移是DTC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DTC cN0组同侧Ⅲ区出现复发的频率最高为597%;DTC cN1组同侧Ⅱ区复发为500%。结论 首次手术术前及术中对甲状腺肿瘤进行精确的评估能减少再次手术的发生,而对于首次手术术前评估为DTC的患者首次手术前对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以及规范的手术切除范围能够减少DTC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