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药学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术中对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的外科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07年7月至2019年10月2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LSV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3例,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2...  相似文献   
2.
【】 目的 总结食道超声引导经胸非体外循环下微创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经食道超声引导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7个月~9岁(4.7±1.9)岁;体重4.9~25.6(13.5±5.8)kg。膜部VSD30例,嵴下型VSD6例,干下型VSD4例,肌部VSD5例。VSD直径4.7~11.5(5.8±1.2)mm。全组均采用胸骨下端3~5cm小切口进胸,术中食道超声引导下,送入导引钢丝及输送鞘管经右心室-VSD进入左心室,沿输送轨道送入封堵器完成VSD封堵术,术毕立即经食道超声全面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全组43例封堵成功(95.6%),2例术中转为体外循环下常规手术(4.4%)。术后封堵器边缘少量残余分流2例(4.4%),3个月后复查消失。术后40例随访12个月(88.9%,40/45),无传导阻滞及主动脉瓣返流,无近期死亡。 结论 食道超声引导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多次操作后即可掌握操作要点,术中需结合超声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复合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采用复合技术治疗的35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资料,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9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例,胸主动脉瘤4例,穿透性溃疡1例.观察患者的技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右腋下直切口体外循环低温室颤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治疗结果,探讨本术式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方法以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经右腋下直切口体外循环低温室颤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38例患者为试验组,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缺损13例、二尖瓣置换4例;以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行体外循环下低温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165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体外循环时间、术后12h血清肌钙蛋白T、辅助通气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温室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但术后12h血清肌钙蛋白T低于对照组,辅助通气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温室颤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右腋下直切口体外循环低温室颤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安全,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室破裂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的高危因素、原因、转归,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856例接受二尖瓣置换及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3例(0.35%)发生术后左心室破裂,其中早期破裂2例、延迟性破裂1例。早期破裂2例均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修补,1例采用单纯心外缝合修补,1例采用单纯心内修补方法。1例延迟性破裂在监护室紧急开胸探查证实诊断后,在床边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心外缝合修补。结果2例死亡,1例存活,存活者为早期破裂患者采用心内修补患者。结论对于左心室破裂的防治目前仍以预防为主。对早期破裂患者可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提高治疗成功率延迟破裂者生存率极低,是目前治疗上面临的主要难题尽早控制出血并恢复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经右腋下直切口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适应证及技术要点。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们共完成92例经右腋下直切口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其中男52例、女40例,患者年龄12个月至28岁,平均(5.2±3.3)岁,体重8.5~52.0(17.9±8.6)kg。其中2例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存在中度以上肺高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9例。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切口位于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皮肤切口长度约5~8cm,约经第3或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行升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及三尖瓣成形。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死亡;术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少量气胸、皮下气肿,1例出现肺不张,1例随访有1~2mm残余分流。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心内修补房间隔缺损手术具有安全、可靠,美容效果好、创伤轻、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患者及家属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院施行的带四个垫片的改良Devega术及佰仁思软成形环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112例患者术前和术后4~5年随访时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通过对功能性三尖瓣返流术后残余返流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及结合历年文献报道,得出引起三尖瓣术后出现残余返流的高发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减轻术后再次返流,提高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选择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市中心医院心脏外科因功能性三尖瓣返流行三尖瓣成形术患者共112例,带四个垫片的改良Devega环缩术5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7.32±10.56岁(20~64岁)和使用佰仁思软成形环的54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50.36±6.35岁(32~65岁),对所有患者术前一周内,术后4~5年随访时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功能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5年(中期疗效)三尖瓣返流程度变化并分析影响术后的三尖瓣残余返流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4~5年随访时两组患者三尖瓣返流面积均明显减少,心功能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以随访时三尖瓣中度及重度返流定义为三尖瓣术后残余返流(PRTR),两组患者共存在术后残余返流12例,其中改良Devega组7例,瓣环成形组5例,对随访出现残余返流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风湿性病变、术后左心射血分数低、术后右心房大、术后三尖瓣环径大、术后肺动脉高压为三尖瓣成形术后出现残余返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带四个垫片的改良Devega术及人工瓣环成形术都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返流的有效方法;风湿性病因、术后左心射血分数低、术后肺动脉高压、术后三尖瓣环及术后右房大是术后三尖瓣出现残余返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总结经右腋下小切口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手术经验,探讨其疗效、适应证及技术要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市中心医院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行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5例,缺损大小5~36mm。所有手术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患者取左侧卧位,在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做直切口,长度约2~4cm,约经第4肋间进胸,切开并悬吊心包,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通过输送导管在食管超声监视下释放房间隔缺损封堵伞。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中无恶性心律失常和气栓发生,术后无脑部并发症,1例封堵伞脱落至右房,经原切口改行体外循环下手术、1例术后有2mm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随访残余分流消失。结论 经右腋下小切口外科封堵是一种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手术方式,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MHVR)患者在华法林抗凝治疗中D-二聚体(D-D)和血栓前体蛋白(TPP)水平的监测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复查的MHVR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复查时有无并发症将216例患者分为3组:无并发症组192例,出血组17例,栓塞组7例;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不同分为INR1.8组70例,INR 1.8~2.5组115例,INR 2.5~3.0组31例。同时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职工30例为对照组。统计MHVR复查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无并发症组、出血组、栓塞组、对照组D-D、TPP和INR水平,不同INR组间D-D水平、D-D阳性率、TPP水平、TPP阳性率,分析D-D对栓塞诊断阈值、TPP对出血和栓塞诊断阈值及D-D、TPP与INR的关系。结果 MHVR复查患者中,17例并发出血症状,其中牙龈出血7例,脑出血3例,月经过多3例,皮下出血2例,鼻出血2例,出血总发生率为7.87%;7例出现血栓栓塞,其中中枢神经系统栓塞2例,外周动脉栓塞1例,下肢栓塞4例,栓塞总发生率为3.24%;无并发症组、栓塞组和对照组D-D水平分别为97.45(105.83)μg/L、2 102.84(1 073.92)μg/L和176.46(170.8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组、出血组、栓塞组和对照组TPP水平分别为4.46(5.01)mg/L、3.08(4.34)mg/L、16.49(10.86)mg/L和6.11(5.6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组、出血组、对照组INR分别为1.61(1.42)、2.59(2.97)和1.13(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D-D诊断栓塞的阈值为1 653.34μg/L,TPP诊断出血的阈值为1.46mg/L,TPP诊断栓塞的阈值为12.38mg/L;INR1.8组的D-D水平、D-D阳性率分别为355.33(294.76)μg/L和21.43%,TPP水平、TPP阳性率分别为7.24(5.95)mg/L和25.71%,显著高于INR 1.8~2.5组和INR 2.5~3.0组(P0.05);经一元线性回归分析,D-D水平与INR无明显相关性(r=0.217,P0.05),TPP水平与INR呈负相关关系(r=0.618,P0.05);INR1.8组的栓塞发生率为10.00%,而INR 1.8~2.5组和INR 2.5~3.0组无栓塞发生,与INR1.8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和TPP对栓塞发生较为敏感,同时TPP对出血发生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而INR值监测仅对出血发生敏感,当患者抗凝治疗强度不足且D-D、TPP呈阳性时,需提高警惕,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主动脉窦瘤破裂急诊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6年8月对4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施行急诊手术,男23例,女19例;年龄18岁~60岁,平均(38.1±5.3)岁;体重36.9~72.7kg,平均(50.7±6.1)kg;病程8h~96h,平均(40.1±5.2)h;破入右室26例,破入右房14例,同时破入右房右室者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者2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12例,三尖瓣关闭不全13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全组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窦瘤修补术同时矫正心内畸形。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迟发性出血,2例出现低心排综合症,2例出现肾脏功能不全,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2~96个月(59.7±11.1),结果满意。 结论 主动脉窦瘤破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急诊手术能够挽救患者生命,同时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