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丽筒线虫寄生于反刍动物及其他哺乳类动物的口腔与食管黏膜和黏膜下层,偶尔寄生于人体引起美丽筒线虫病.现将1例寄生于食管黏膜的美丽筒线虫病报道如下. 患者男,29岁.因上腹胀痛伴反酸、烧心1年就诊. 体检:发育正常,营养好.  相似文献   
2.
1 病例 患者,男,75岁。因左侧腰腹痛1周。起水疱4天入院。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感左侧腰腹部疼痛,触之疼痛加重,3天后出现水疱并逐渐增多,疼痛难忍。入院查体:体温35.8℃,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20/12kPa。急性痛苦病容,精神欠佳,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自左中腹至左腰背部见疱疹密集呈簇状,排列成带状,触之疼痛加重,有正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之间的相互关系,已得到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NIDDM、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常合并存在。但以往的研究大多关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和控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导致血脂水平增高,已有研究表明:空腹血浆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独立预测NIDDM发病的的指标。本文对临床收集的对照组、NIDDM组、高血压组、NIDDM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5岁,以"腹胀8 d"之主诉入院.8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以上腹部为主,呈间断性,进食后加重,活动后可缓解.偶感恶心,未呕吐,感口干、口苦、反酸,无嗳气、烧心,食欲、食纳欠佳,饭量较前减少约1/3,体重无明显变化.至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门诊行胃镜检查示:于胃角后角见一片状充血糜烂灶,约0.5 cm×0.4 cm,窄带成像内镜(NBI)+放大内镜下观察,病灶无明显边界,局部腺管及血管结构略不规则,活检稍脆;胃窦(图1A)形态正常,皱襞细小,蠕动稍减慢,黏膜欠光滑,红白相间以白为主.诊断:①胃角部糜烂性质待定;②慢性胃炎(胃窦萎缩性).病理诊断:(胃角部)黏膜慢性炎,局部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部)10余年.入院治疗半个月后行超声内镜检查示:胃角粗糙、充血,蠕动尚可;超声下见黏膜层层次融合,黏膜下层清晰完整;胃窦(图1B)形态正常,皱襞细小,蠕动稍减慢,黏膜菲薄欠光滑,呈颗粒样感,色泽灰暗,红白相间以白为主,黏膜下血管网透见,分泌物较少,大弯侧近后壁可见一1.5 cm × 1.8 cm扁平隆起,中央凹陷,黏膜充血水肿欠光滑,活检质韧;超声下(图1C)见隆起处病变起源于黏膜下层,呈中低回声,欠均匀,边界不清,内似可见腺管样结构,最大切面9.3 cm×7.6 cm.诊断:胃窦部隆起考虑异位胰腺.病理诊断:胃窦部表浅幽门型黏膜慢性炎,局部腺体轻度不典型增生伴肠化(图2A).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黛力新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经胃镜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均伴有焦虑、抑郁,随机分成黛力新治疗组(D组)和对照组(C组)。黛力新治疗组患者晨起口服黛力新1片,1次/d;对照组:谷维素40mg,3次/d。4周后比较二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黛力新治疗组患者疗效好于对照组,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黛力新能快速高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缓解消化道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胰腺炎患者共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B组)和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组(C组)。A组只接受常规治疗;B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治疗;C组患者在接受标准常规治疗的同时接受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3、7d行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动脉血氧分压、血淀粉酶检查,同时统计3组患者治愈时间及重症化率。结果经治疗后C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治愈天数、重症化率低于B组,B组低于A组;动脉血氧分压则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且都有统计学意义。血淀粉酶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胰腺治疗过程中低分子肝素和丹红注射液具有协调作用,可以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控制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的促进方案,以实现糖尿病控制的全面达标。方法通过自行设计调查表记录所选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指标,对所建立的数据库进行分析,根据所得的结果对本单位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现状做出评价。结果职工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9.10%。目前本单位2型糖尿病患者近65%血压不达标,空腹血糖达标者不足26%,餐后2h血糖控制更差,仅约6%的患者达标。血脂4项指标有1项以上不达标者约为80%。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者不足42%,使用胰岛素治疗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更差。结论目前单位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控制现状不容乐观。为控制糖尿病,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建立比较完善的以医院为中心,以单位为辅助的糖尿病教育、治疗、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个体化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 N5,1 0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 MTHFR) 677C→T位点突变与晚发型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 ( PCR-RFLP)方法测定 1 0 7例脑血管病患者及 78例健康对照组 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  ( 1 )两组 MTHFR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1 )。患者组纯合子 ( T/ T)突变频率 ( 2 2 .4% )较对照组 ( 1 9.0 % )升高 ,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 P =0 .0 5 7)。杂合子 ( T/ C)频率( 61 .7% )较对照组 ( 4 1 .8% )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1 )。脑血管病患者发生 T等位基因型频率也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 P <0 .0 1 )。 ( 2 ) MTHFR677C→T突变基因型的患者或 T等位基因型患者患病的危险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杂合子患病的危险性更大。结论 MTHFR677C→ T位点突变增加脑血管病的危险性 ,可能是脑血管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等与糖尿病肾病(DN)发病的相关因素,为糖尿病患者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某医学院附属医院1998~2000年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病案中随机抽取308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案(其中DN145例,无DN者163例),对其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N与年龄、高血压病程、糖尿病病程、是否有高血压、是否有高血脂、糖化血红蛋白、CRE、24h尿蛋白指标有关。结论积极的控制血压、血糖,纠正血脂紊乱,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CRE、24h尿蛋白等指标变化,对预防或延缓DN的发生和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临床研究提示早期胰岛素治疗对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较好,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是控制血糖、治疗达标的有效手段。国内外曾有研究指出,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获得较长时间的缓解,但这一方法有时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如何治疗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