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患者脑功能与脑血流量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90例PD患者和60例正常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脑血流量(CBF,133Xe吸入法),并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评分。结果PD患者BAEP和CBF异常率分别为43.3%和46.7%,高于对照组17.5%和27.5%,UPDRS评分愈高则异常率愈高,BAEP异常PD患者平均CBF明显低于BAEP正常患者。(P<0.05~0.01)。结论BAEP是初步评价PD患者脑功能和脑血流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状的发生与脑血流量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判定标准,将首次发病的4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8分者为研究组(脑梗死后抑郁组)224例,<8分者对照组(无抑郁症状组)256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检测两组患者脑血流量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左侧半球除中央区外,其他各部位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右侧对应部位;双侧半球平均脑血流量,额叶、颞叶、顶叶局部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脑血流量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9.02,P<0.01);抑郁程度越严重,大脑各部位脑血流量越低。研究组卒中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程度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病残程度重和日常生活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与脑血流量下降有关,脑血流量可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症状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变化。方法243例发病7天内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22例正常人进行BAEP检查。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BAEP异常率为85.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5.4%,P<0.01。病情严重患者BAEP异常率为100%,而轻、中型患者分别为79.2%和83.7%,与严重患者比较,P<0.01。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主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延长,主波消失或分化不良。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作为判断急性脑血管病的预后和观察病情变化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帕罗西汀对脑梗死伴抑郁症状病人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对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 :92例脑梗死伴发抑郁症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帕罗西汀治疗组 4 6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6 6a±s 5a(5 7~ 71a) ,给帕罗西汀 2 0mg ,po ,qd ;对照组 4 6例 ,男性2 0例 ,女性 2 6例 ,年龄 6 4a± 5a(5 5~ 72a)。治疗前后测定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汉米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脑血流图、脑电图等。结果 :2组治疗后各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 .0 1) ;而帕罗西汀组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帕罗西汀能有效治疗脑梗死病人抑郁症状 ,对脑梗死病人的预后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30例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溶栓前、溶栓后6h、24h、7d、14d)的肘静脉血,检测其不同时期血清MMP-9水平,以同期收住院3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作为基线参考。同时对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14d行NIHS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后90d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RS)以作为近中期疗效判断指标,并按评分改善程度分组比较其MMP-9水平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6h、24h、7d、14d血清MMP-9水平均较基线水平有显著提高,且呈动态变化,在溶栓后7d达高峰。溶栓后14dNIHSS评分改善程度与MMP-9峰值水平存在负相关(r=0.65),90dmRS评分不同改善程度组其血清MMP-9峰值水平存在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血清MMP-9水平呈动态变化,7d达高峰。血清MMP-9峰值水平可以初步预测脑梗死患者溶栓近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 (UBIO)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其对脑血流量、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12 0例发病 2 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UBIO组和对照组 ,每组 60例 ,2组均予以复方丹参 16ml加入 0 .9%氯化钠注射液 2 5 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共 10d。UBIO组同时加用UBIO治疗 ,每日 1次 ,共 10d。 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 1个月、1年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 (NFD)和Barthel指数评分、Xe13 3 吸入法测定脑血流量 (CBF)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治疗后 1个月和 1年 ,UBIO组的NFD分别为 (10 .5± 5 .8)分和 (6.9± 3 .5 )分 ,Barthel指数分别为 (80± 10 )分和 (90± 5 )分 ,对照组的NFD分别为 (13 .3± 4.7)分和 (9.8± 2 .8)分 ,Barthel指数分别为 (65± 10 )分和 (80± 5 )分 ,2组比较 ,P <0 .05~ 0 .0 1。治疗后 2组的CBF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 ,但以UBIO组尤为显著。 1年内UBIO组 3例(5 % )患者复发 ,低于对照组 9例 (15 % )。结论 UBIO能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 ,并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历经短暂缺血以后的组织器官可以延缓和减轻随后较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流所造成的损伤称缺血预处置 (precondi tioning ,PC) [1] ,脑梗死患者存在缺血再灌流[2 ] ,我院神经科自 1996年 6月至1999年 4月研究了三种脑梗死患者预后并初步探讨了缺血预处置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对 象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标准[3 ] ,其中慢性进展性脑梗死诊断还参照文献[4 ] 。所有病例均发病 48h以内 ,且经头颅CT或MRI证实 ,脑梗死灶 1 5~ 5 0cm大小 ,神经…  相似文献   
8.
急性血栓性脑梗塞血浆βTG、PF_4、tPA—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4因子(PF_4)是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的特异球蛋白,目前被认为是血小板体内激活和释放的特异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元激活物(tPA)是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VEC)和组织的丝氨酸蛋白酶,能选择性地与血栓表面的纤维蛋白结合,激活纤溶酶元转变为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本文对急性血栓性脑梗塞(ATCI)患者血浆BTG、PF_4和tPA的变化作一测定,并以正常同年龄组为对照比较,从而对ATCI的发病机理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对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3月,6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分,巴氏尔指数的变化,并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分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分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三种量表与治疗前比较,舍曲林组均有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1月三种量表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另两个时点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P<0.05);舍曲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月,3月,6月三种量表比较均有差异(P<0.05);脑卒中合并抑郁的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舍曲林对脑卒中后抑郁有明显疗效,并且能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方法55例发病时间<6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静脉注射尿激酶75~150万单位。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国中风量表(CSS)评分,应用经颅三维多普勒(TCD)超声仪观察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依据溶栓后1h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溶栓治疗后显效者40例(72.7%),疗效不明显者15例(27.3%)。溶栓治疗前,显效组TCD表现异常者37例(92.5%),非显效组15例(100%),均表现为梗死侧脑血管血流速度下降或无信号,梗死灶对侧和椎-基底动脉血流信号明显增强,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或正常,部分患者可闻及血管杂音并可见湍流表现。治疗后1h,显效组梗死侧血流速度增快,血管数量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梗死灶对侧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下降;非显效组则无明显变化。显效组有7例患者于溶栓后24h内出现反复。结论TCD可以客观地观察和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并可作为疗效判断和血管再闭塞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