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敏茹  卢建沛 《河北医学》2007,13(6):721-723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e ,MM)细胞形态学及其他实验室相关指标特征,了解MM 的发病特点,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28例多发性骨髓瘤中,20例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平均为89 g/L);22例血沉增加,平均为116.8 mm/h;蛋白尿15例,平均为( );本组中有10例肾功能有病理性改变,尿素氮平均为18.35mmol/L;28例都做尿本周氏,阳性为11例,占39.3%;23例(85.2% )检出M蛋白;26例(92.9% ) 骨髓片中发现原、幼浆细胞及浆细形态异常.23例免疫分型中, IgG型13例、IgA 型3例、轻链型5 例、未分泌型1例、未定型2例.结论:由于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误诊率较高,因此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诊断时,应用骨髓瘤细胞形态学诊断结合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能够提高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邓敏茹  林章礼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16-181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Ag与HBV-M及HBV-DNA的关系,及它们对判断乙肝病毒是否复制的意义.方法 收集267例HBV感染者血清标本,检测血清乙肝标志物(两对半)、前S1Ag、及HBV-DNA,前S1Ag及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结果 HBV前S1Ag和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组中,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35%和72.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P>0.05).在HBeAg(-)组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80%和6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P>0.05).两组间,前S1抗原和HBV-DNA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eAg是否阳性不能用来判定HBV是否具传染性和复制,前S1抗原与HBV-DNA具有高度相关性,可作为HBV存在、复制及其传染性的标志物.适合在没有条件开展HBV-DNA定量检测的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改良纸片相邻法检测革兰阴性菌诱导性β—内酰胺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改良纸片相邻法,以头孢西丁为诱导剂,头孢哌酮和头孢噻甲羧肟分别为靶β-内酰胺药物。检测1996年7月~1997年3月临床分离出的193株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情况。发现有81菌株42%(81/193)出现诱导型β-内酰胺酶(即所谓的截平现象),其中能达到Sander判定为诱导株标准的有24株菌,占12.4%。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中易产生诱导性肝内酸胶酶以阴沟肠杆菌、黄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利用诱导剂一靶β-内酰胺药物的纸片相邻法与革兰阴性菌的日常药敏的有机结合,可使临床实验室在报告药敏结果同时予以报告产诱导酶的情况,以供临床用药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er)、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总蛋白(TP)、胆固醇(CHOL)在鉴别诊断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连续监测法分别测定48例恶性胸腔积液、4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63例其他良性胸腔积液中CEA、Fer、ADA、LDH、TP、CHOL含量。结果 CEA、Fer含量在恶性组胸腔积液中明显高于结核性组及其他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著意义(P<0.01)。ADA含量在结核性组胸腔积液中明显高于恶性组及其他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DH、TP、CHOL含量在恶性组及结核性组中均明显高于其他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胸腔积液CEA、Fer、ADA、LDH、TP、CHOL水平检测对鉴别渗出性胸腔积液性质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32例择期行贲门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复合麻醉组),每组16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术毕、术后1 d、术后3 d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于麻醉后、术毕、术后1 d CD3、CD4、CD8及CD4/CD8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术后3 d复合麻醉组CD3、CD4、CD8及CD4/CD8接近麻醉前水平[(60.75±4.22)%、(39.65±3.64)%、(25.90±1.17)%、1.57±0.15](P>0.05),而全身麻醉组各项指标仍低于麻醉前[(55.83±5.20)%、(35.15±5.65)%、(23.00±1.03)%、1.47±0.35](P<0.05),两组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物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对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取确诊MAS的新生儿45例为观察组,同期出生的健康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cTnⅠ和CK-MB水平,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cTnⅠ和CK-MB分别为(0.31±0.24)μg/L、(85.1±18.3)U/L,均高于对照组(0.03±0.19)μg/L、(34.2±12.5)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血清cTnⅠ的异常率68.89%(31/45),高于对照组5.00%(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血清CK-MB的异常率66.67%(30/45),高于对照组50.00%(20/4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S新生儿血清cTnⅠ和CK-MB水平较正常高,应常规对MAS患儿进行血清cTnⅠ和CK-MB检测,可以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及时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CRP NAP WBC DC的联合检测在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探讨和评价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白细胞计数(WBC)及分类计数(DC)四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调查116例已明确诊断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收集这些病例CRP、NAP、WBC及DC四项指标的资料,运用统计学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小儿上呼吸道感染CRP、NAP、WBC及DC四项指标均有异常,C-反应蛋白(CRP)增高比较明显,并出现时间较早.结论:C-反应蛋白(CRP)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早期诊断快速有效的诊断指标之一,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聚集试验在尿毒症透析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APACT2型血小板聚集仪用ADP为诱聚剂,检测60例正常人(对照组)及60例尿毒症患者(观察组)透析前、透析后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前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为(32.4±8.2)%,透析后为(36.2±9.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7±16.1)%(P<0.01);而透析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聚集试验简便、实用,可作为评价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初筛试验。血液透析不能改善尿毒症患者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肺癌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T2)、术毕(T3)、术后1d(T4)、术后3d(T5)测外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术毕、术后1d时CD3、CD4、CD8及CD4/CD8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术后3dⅡ组指标恢复接近麻醉前水平,Ⅰ组各项指标仍低于麻醉前水平。两组指标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减轻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物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有利于胸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