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儿保门诊幼儿体格生长偏离与喂养困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500例医院儿童保健门诊部接收的婴幼儿作为观察对象,测量婴幼儿体格发育情况,并让家长填写本次研究特制的婴幼儿喂养问卷调查表,并根据调查情况分析婴幼儿体格发育与喂养困难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500例婴幼儿中有102例出现喂养困难的情况,其中轻度喂养困难35例、中度喂养困难38例、重度喂养困难31例。在500例婴幼儿中,发现生长迟缓23例、低体重33例、消瘦28例。通过观察发现,体格生长偏离婴幼儿中喂养困难婴幼儿比重要明显高于无体格生长偏离的婴幼儿(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结果表明:儿保科门诊幼儿体格生长偏离与喂养困难呈正相关(r=0.491,P0.05)。结论喂养困难是导致婴幼儿体格生长偏离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通过加强婴幼儿喂养知识教育,同时加强营养指导和相关知识,保障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基因多态性和妊娠期糖尿病(GDM)、子痫前期(P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在该院就诊的42例GDM孕妇(GDM组)、29例PE孕妇(PE组)和5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收集外周血,提取DNA,进行PCR及SNa Pshot测序,对PAPP-A相关的4个基因位点rs7020782、rs12375498、rs751543、rs1325598进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PAPP-A基因多态性与GDM、PE的相关性。结果GDM组、PE组和对照组PAPP-A基因中四个位点rs7020782、rs12375498、rs751543、rs132559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APP-A基因位点rs7020782在PE组中C等位基因频率为46.6%,高于对照组的29.0%(P<0.05),C等位基因增加PE的发生风险(OR=2.13,95%CI:1.09~4.18)。PE组PAPP-A基因中其他3个位点rs12375498、rs751543、rs132559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PAPP-A基因中四个位点rs7020782、rs12375498、rs751543、rs132559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PP-A基因rs7020782中C等位基因与PE的发生有关联,是P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4月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出生的新生儿,分为高胆红素血症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法检测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结果观察组168例,对照组157例,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中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7和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58,P<0.05)。与携带G/G基因型新生儿相比,Gly71Arg突变(A/A+G/A)可增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风险(OR=2.71,95%CI1.68~4.38)。结论 UGT1A1基因Gly71Arg突变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苯巴比妥、东莨菪碱和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2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将HIE患儿分成苯巴比妥组、东莨菪碱组、神经节苷脂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比较四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四组患儿治疗后疗效比较:神经节苷脂组中显效24例(80.0%),有效6例(20.0%),总有效率100.0%。苯巴比妥显效15例(50.0%),有效4例(13.33%),总有效率63.33%。东莨菪碱显效20例(66.67%),有效3例(10.0%),总有效率76.67%。对照组显效19例(60.0%),有效3例(10.0%),总有效率70.0%。神经节苷脂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与另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较好,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神经系统后遗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病历摘要患儿男,3岁。住院号2083,因便血20天于1986年7月12日入院。20天前,无诱因突然排暗红色糊状便每日3~4次,量中等。5天后中上腹部阵发绞痛,面色苍白,大便检查隐血(+++)。经消炎、止血、输血治疗,腹痛减轻,便次减少,但仍有黑便,且有中等度发热,转我院。体检:体温38.1℃。脉搏140次/分,呼吸36次/分。贫血貌,无出血倾向。心肺正常,肝脾不大,腹软,未及包块,中上腹有轻压痛。化验检查:血红蛋白30g/L,白细胞4.3×10~9/L,分数正常,红细胞120×10~9/L。大便匿血强阳性,蛔虫卵0~1/HP。先后输血550ml,仍间断便血,血红蛋白波动于30~50g/L之间。住院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