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74例AP患者中,重症AP(SAP)组32例,轻症AP(MAP)组42例。分别对其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健康受试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AP组、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均高于MAP组(P〈0.01);且MAP组、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检测AP患者血清TNF-α、IL-6、hs-CRP水平对患者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纳米颗粒的研究已经历时多年,从最初的构建胶态金纳米颗粒发生可逆的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利用特异的 DNA相互作用去指示不同大小、不同组分的微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配合胶态物凝集的光学,电子学和结构特性成为可能[1],到目前金纳米颗粒探针广泛应用于分子诊断[2-4],并且由Nanosphere 公司开发出基于这一技术的快速诊断试剂盒和配套检测系统。Nanosphere 公司是分子诊断技术开发和商品化的先驱,2009年10月 Nanosphere 公司的以金纳米探针为基础的诊断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试剂盒和 Verigene SP 检测系统获得了 FDA 认证,在流感高发的季节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简单快速并且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金银花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LPS诱发的ARDS大鼠作为急性炎症动物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金银花组和激素组,观察各组肺组织的形态以及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的变化,研究金银花的抗炎作用.结果 金银花提取物能改善ARDS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抑制由炎症刺激物质LPS诱导的IL-1、IL-6和TNF-α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结论 金银花提取物对ARDS大鼠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肺泡灌洗液中促炎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的释放和减轻组织脏器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肾功能变化与血N端脑钠肽(NT-proBNP)浓度的关系。方法对本院125名慢性CHF患者进行血肌酐(CR)、胱抑素C(Cys C)以及NT-proBNP测定,并对血CR、Cys C浓度与NT-proBNP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CR、Cys C异常变化均能引起NT-proBNP显著性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血Cys C比CR更能引起NT-proBNP的显著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CHF肾功能变化与心功能有密切相关,而且Cys C更能反应慢性CHF患者肾功能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炎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游离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TPSA)比值与前列腺液门细胞(WBC)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205例前列腺炎患者血清TPSA、FPSA、FPSA/PSA比值,再与前列腺液(EPS)镜检WBC含量作比较,分析不同EPS中WBC含量与血清TPSA、FPSA、FPSA/TPSA比值的关系,以及前列腺炎治疗前后血清TPSA、FPSA、FPSA/TPSA比值的变化,来确定两者的相关性,试验同时设对照组40例。结果前列腺炎较严重组(WBC+++~++++)血清FPSA、TPSA及FPSA/PSA比值与前列腺炎较轻组(WBC+~++)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前列腺炎治疗好转前后血清TPSA、FPSA、FPSA/PSA比值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炎可以导致血清TPSA、FPSA及FPSA-PSA升高,这种升高与EPS中WBC的含量呈正相关,血清TPSA、FPSA及FPSA-PSA升高也可以作为前列腺炎疗效判断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在我国的流行已有二十余年.目前,随着感染者的不断增加,感染人群的变化和临床患者的日益增多,建立标准化的HIV抗体筛查实验室和加强实验室检测水平,对发现HIV感染者和携带者及防治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江雁琼  迟琼  詹铀超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9):1071-1073,1075
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的模式特征。方法从检验系统数据库中分别查询出2010年3~5月用ELISA检测的11 923例住院患者以及2011年3~5月用ECLIA检测的8 786例住院患者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应用Excel和SPSS17.0软件对上述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ELISA检测的11 923例患者中以及ECLIA检测的8 786例患者中,均发现男性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2011年3月用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后,出现4种新的模式,即3、4、5,1、2、3、5,1、3、4、5,1、2、3、4、5阳性模式,同时原先用ELISA检测可见的5种模式未能重现。ECLIA检测结果分析表明,2011年3、4和5月的住院患者之间2,2、5及2、4、5这3种模式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5,2、4、5这3种阳性模式组抗-HBe定量中位数分别为167.9、136.8和245.3U/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4,P<0.01)。结论应用ECL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可能出现不同于ELISA检测的结果模式,临床上在审核和解释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时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odds ratio在医学动物实验中的应用现状。方法以医学动物实验中常用动物模型及优势比或odds ra-tio为检索式进行搜索,分别对比分析中外数据库中7种动物模型实验中应用odds ratio的状况。同时,给出范例,说明OR值的计算方法及不同结果的实际意义。结果动物模型实验中使用OR值作为统计指标的寥寥无几。结论OR值的重要性在国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生菌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一类细菌的总称,乳酸菌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口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部位,且在酸奶酪和乳酪等发酵食品中扮演重要角色,它的益生功能也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乳酸菌中的一些菌株可以有效降低癌症和炎性疾病的发病率、改善炎性肠病、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1]。为进一步了解乳酸菌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本文就乳酸菌作用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