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育龄妇女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使用中医治疗逐渐普遍且广为患者接受,然而临床上却缺乏充足的实证与治疗共识,此研究目的为归纳子宫内膜异位症之中医用药规律,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溯研究台湾长庚医院北院区2002年一2011年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之中医处方治则及用药。结果:所有中药处方中,最常使用的方剂种类为补益剂(28.45%),其次为理血剂(28.32%)、清热剂(20.39%)。最常用的单方及单味药则分别是桂枝茯苓丸(20.67%)和香附(5.28%)。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病机为虚、瘀、热,因而相应治则以补益、理血及清热为主。  相似文献   
2.
背景:角膜受到损伤后,角膜基质细胞激活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引起角膜基质瘢痕化,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丧失。目的:观察角膜不同部位上皮细胞与角膜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探索角膜缘上皮细胞群能否抑制激活态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方法:采用酶消化及机械外力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人角膜中央、角膜旁中央及角膜缘处角膜上皮细胞与浅层角膜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变化。待培养角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发生接触抑制时,记作"0周",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培养细胞中PCNA及p6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发生接触抑制时,两种细胞间有明显分界线。角膜缘组上皮细胞中PCNA及p63蛋白均有较高的表达;角膜旁中央组PCNA有较高的表达,p63蛋白阴性表达;角膜中央组PCNA表达较低,p63蛋白阴性表达;从鉴定结果中可以得出只有角膜缘组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角膜缘上皮干细胞。角膜缘组上皮细胞逐渐包围并化解成纤维细胞,在相互作用4周后,成纤维细胞聚集成死细胞团,缺乏角膜缘干细胞的中央组及旁中央组中成纤维细胞生长面积增加,上皮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说明体外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群可以抑制激活态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不同降温速度对保存的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调节程序控制降温仪的降温速度保存兔角膜,以提高保存角膜的内皮细胞的存活率(ESR)。方法供体角膜1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做冷冻处理;实验组冷冻147只角膜,带巩膜缘1~2mm的角膜片分别在4种不同浓度梯度的冻存液中预处理各10min,再经过两个阶段(0~-18℃,-18~-80℃)49种不同程序逐步降温至-80℃,最后放入液氮中保存。1个月后水浴复苏供体角膜,洗脱冻存液、染色、同定,行镜下形态学观察并计算角膜内皮细胞存活率。结果镜下观察第一阶段降温速度为2℃/min、第二阶段降温速度为5℃/min时的方法较好,计数细胞的存活率达到75%以上,与其他不同速度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阶段不同降温速度下,深低温保存兔角膜对角膜的内皮细胞存活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m-1,MCP-1)在不同病程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及探讨MCP-1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6只和糖尿病造模组(DM组)48只,DM组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将造模成功DM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2周、4周、12周和20周组,每组各12只.到各时间点后处死,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CP-1在不同病程糖尿病造模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对免疫印迹结果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处理.结果 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中MCP-1的表达非常微弱,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MCP-1蛋白表达比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并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加,到12周时达最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各层均无MCP-1表达,大鼠糖尿病诱导成功后2周,视网膜表面血管即有MCP-1阳性细胞表达,以后随病程延长而表达增多.结论 MCP-1在视网膜的表达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硝酸银与氟康唑、酮康唑及两性霉素B对眼部致病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实验研究.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M38-A方案,用微量液基稀释法研究硝酸银对260株(15属29种)眼部分离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抗真菌药物氟康唑、酮康唑及两性霉素B进行对比研究.实验药物浓度范围分别为硝酸银、酮康唑及两性霉素B 0.031~16.000 mg/L,氟康唑O.5~256.0 mg/L.硝酸银和两性霉素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0%的真菌生长抑制,氟康唑和酮康唑的MIC为75%的真菌生长抑制.结果 硝酸银、氟康唑、酮康唑及两性霉素B对镰刀菌属抑制90%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90)分别为2.000、512.000、32.000及2.000 mg/L;对曲霉菌属的MIC90分别为1.000、256.000、2.000及2.000 ms/L;对互隔交链孢霉的MIC90分别为2.000、128.000、4.000及2.000 mg/L;对新月弯孢霉的MIC90分别为2.000、4.000、0.125及0.500 mg/L;对罕见眼部致病菌的MIC90分别为1.000、256.000、1.000及1.000 mg/L.硝酸银对92.9%曲霉菌的MIC≤1.0 ms/L,对96.3%镰刀菌的MIC≤2.0 mg/L.镰刀菌属和曲霉菌属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95.6%和90.8%,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44.1%和42.9%;镰刀菌属对酮康唑的耐药率为66.2%.硝酸银对氟康唑、酮康唑及两性霉素B耐药的曲霉菌属和氟康唑及酮康唑耐药的镰刀菌属有显著的体外抗菌活性.结论 硝酸银对眼部分离真菌有较强的广谱体外抗菌活性,该药适当的浓度、眼用剂型及给药方法将可能对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鸡眼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鸡眼形觉剥夺性近视(FDM)模型,观察复方珍珠水解液(MPHS)药物防治近视的疗效。方法 建立FDM模型,艾维茵仔鸡左眼鼻侧贴上半透明新月形1/2眼睑眼罩,造成1/2眼球形觉剥夺;采用A超,测定双眼眼内结构;KR7100型电脑自动验光仪测量各组双眼屈光度;采用非接触式阿贝比长仪测定各眼球外径;正位照片测量赤道8个半径。通过眼球形态学、屈光学比较FDM模型组与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模型组比正常组眼球外径扩大。玻璃体腔扩张为113%;眼内轴长增大至108%;8个赤道半径扩大,差异呈显著性(P<0.05-0.001)。屈光度增加-2.087D;而MPHS药品则显著抑制了眼球形态学的扩张;抑制负性屈光度的增长。结论 (1)FDM模型眼球的各种测量结果均证实模型建立成功,玻璃体腔明显扩张至130%,眼内轴长延长至108%,通过8个赤道半径测量全面扩大。(2)MPHS具有抑制眼球外径、内径及赤道半径扩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支气管扩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经纤维支气管镜在病变区域支气管反复冲洗。灌洗含有抗生素的生理盐水的方法。结果:10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97例在灌洗治疗后症状减轻,83例治疗后x线显示病变区域较治疗前缩小。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扩张患者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方法,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硅油注入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所引起的并发症及其原因,方法:对88例施行硅油注入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术后64例发生并发症,其中白内障39例,39只眼,占60.94%,继发性青光眼7例,7只眼,占10.94%,硅油乳化5例,5只眼,占7.81%,角膜变性2例,2只眼,占3.13%,视网膜再脱离5例,5只眼,占7.81%,硅油注入前房6例,6只眼,占9.37%,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原裂孔封闭不良,新裂孔形成及硅,油注入后促使网膜前膜增殖,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发生,结论;严格控制适应症,尽量选用高纯度,高粘滞度的硅油,妥善处理好术后并发症,可减少硅油注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背景:角膜受到损伤后,角膜基质细胞激活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引起角膜基质瘢痕化,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丧失。 目的:观察角膜不同部位上皮细胞与角膜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探索角膜缘上皮细胞群能否抑制激活态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 方法:采用酶消化及机械外力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人角膜中央、角膜旁中央及角膜缘处角膜上皮细胞与浅层角膜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变化。待培养角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发生接触抑制时,记作“0 周”,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培养细胞中PCNA及p63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发生接触抑制时,两种细胞间有明显分界线。角膜缘组上皮细胞中PCNA及p63蛋白均有较高的表达;角膜旁中央组PCNA有较高的表达,p63蛋白阴性表达;角膜中央组PCNA表达较低,p63蛋白阴性表达;从鉴定结果中可以得出只有角膜缘组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角膜缘上皮干细胞。角膜缘组上皮细胞逐渐包围并化解成纤维细胞,在相互作用4周后,成纤维细胞聚集成死细胞团,缺乏角膜缘干细胞的中央组及旁中央组中成纤维细胞生长面积增加,上皮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说明体外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群可以抑制激活态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背景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眼轴长度的精确测量对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计算至关重要,不同方法的测量结果可能对IOL度数的计算结果产生误差。目的比较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OrbscanⅡ)以及A型超声法测量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角膜曲率(K)、前房深度以及眼轴长度的结果。方法收集近视患者65例130眼,对LASIK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随访到的28例56眼分别行IOLMaster、OrbscanⅡ以及A型超声法眼部生物测量,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LASIK手术前,IOLMaster和OrbscanⅡ测量角膜K值分别为(43.32±1.52)D和(42.99±1.45)D,二者相差(0.33±O.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0,P=0.000)。手术后K值分别为(39.02±2.14)D和(38.91±2.04)D,二者相差(0.12±0.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5,P=0.009)。Bland—Ahman分析显示,2种方法测量K值的一致性较差。手术前IOLMaster、OrbscanⅡ和A型超声法测得前房深度分别为(3.72+0.22)、(3.69±0.22)、(3.75±0.2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A型超声法测量眼轴长度为(25.22±O.99)mm,IOLMaster测得长度为(25.59±1.01)mm,二者相差(-0.37±0.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98,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正相关(r=0.954,P=0.000)。手术前后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分别为(25.54±1.05)mm和(25.48±1.01)mm,二者相差(0.052±0.41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46,P=0.348)。结论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与OrbscanⅡ测量结果差别较大,临床上二者不可替代。IOLMaster与OrbscanⅡ测量前房深度结果一致性较好,临床上可替代使用。与A型超声法比较,IOLMaster测得的眼轴长度较长,临床应用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