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药学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清中氨茶碱(APL)、苯巴比妥(PB)、苯妥英钠(DPH)和卡马西平(CBZ)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以Agilent TC-C18(2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结果:APL、PB、DPH、CBZ均能达到良好的分离,与相邻峰的分离度(R)均〉1.5;线性范围分别为1.01~40.34 mg/L(r=0.999 5)、1.24~59.52 mg/L(r=0.999 1)、2.60~31.20 mg/L(r=0.998 6)、1.09~32.61 mg/L(r=0.999 2);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15%、99.25%、98.86%、100.3%;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4.3%。结论:本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我院21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娟  边潮 《中国药房》2013,(43):4098-4100
目的:了解该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2006年3月-2011年12月ADR监测小组收集并上报的218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按年龄、性别、ADR发生时间、引起ADR的药品类别和品种、ADR涉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218例ADR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占37.16%);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分别占48.62%、51.38%);ADR通常发生于给药后5~30min内(占56.88%);引起ADR的主要药物品种为清热解毒类(占47.25%);ADR涉及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1.74%),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0.64%)。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